2011年南京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及点评:也是一堂语文课.pdf

2011年南京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及点评:也是一堂语文课.pdf

ID:58955586

大小:45.13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17

2011年南京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及点评:也是一堂语文课.pdf_第1页
2011年南京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及点评:也是一堂语文课.pdf_第2页
2011年南京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及点评:也是一堂语文课.pdf_第3页
2011年南京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及点评:也是一堂语文课.pdf_第4页
2011年南京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及点评:也是一堂语文课.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南京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及点评:也是一堂语文课.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南京市中考优秀、满分作文及点评:也是一堂语文课(5篇)【真题回放】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章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写作点拨】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也是一道倡导关注生活之念,树立“大语文学习”之意,激发热爱语文之情的好题。写好这道题,必须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抓住题眼,审题求准。“也是一堂语文课”明白晓畅,回顾自己的语文学习历程,搜寻生活记忆,捕捉生活感悟,对考生来说,可谓人人不陌生,个个有话写。但如疏于对文题的理解,就有可能跑题。题目借助“也”“语文

2、课”这两个词作开放与限制的暗示。“语文课”限制考生不能写其他课,要写出语文的特点。“语文课”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文课就是指学校每天安排的40分钟的课堂学习。这里所说的“语文课”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如果考生信笔写前者,一般就属于跑题作文。题目中的“也”正强调了这一点,表示这不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其开放度大,人、事、物、景、理均可入文,一段经历、一组镜头、一本好书、一番思考等,只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价值,皆可入文。第二,精心选材,立意求深。就这道题来说,能写的材料是信手拈来,但要使文章出彩,就必须选择独特新颖的

3、材料。可以从正面选材立意:“也是一堂语文课。”拒绝平庸,树立“大语文学习”的意识,感悟并体会多元化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热爱语文的情感。譬如师生“同行万里路”,走上街头找广告,踏遍石城思语言;师生同读万卷书,读孔孟老庄,与诸子百家一起争鸣;师生同建QQ语文群,聊的是语文,聊的是师生情等。也可从反面选材立意:“也是一堂语文课?”讥刺时弊,含而不露地批判“也是一堂语文课”的浮华作秀之风。譬如课堂上音乐悦耳动听,画面精彩纷呈,学生能歌善舞,然而“字词句章、语修逻文”不见了;学生买教参,抄答案,密密麻麻,然而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不见了等。总之,创新,使语文

4、鲜活在生活里;创新,使师生融化在课堂中。第三,巧妙布局,形式求新。把写作重点放在“也”上,写清楚“也是一堂语文课”是怎样的一堂语文课。从结构布局安排来看,可以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也是一堂语文课”给我的震撼,让我终生难忘,它激发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了我对语文课的认识;然后再写“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特点,并抓住有特色的地方精雕细刻。也可以采用并举分承的结构方式:先总说“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特点,然后分说其特点,最后总结,谈真正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多彩,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感受。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可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从文体形

5、式上来看,可根据个人情况,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且有把握写好的文体来写。如果你擅长叙事,那就可以娓娓地讲述“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经过;如果你擅长散文,那就用优美的文笔畅谈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的体会;如果你擅长议论,那就可以讥刺时弊,反思“也是一堂语文课”的索然寡味,重塑语文学科的人文精神;如果你想象力丰富,那就大胆勾画你理想中“也是一堂语文课”的框架;如果你写作功底较扎实,也可以用分镜头式、列小标题、日记体或书信体来构思此文。...佳作一也是一堂语文课南京一考生小时候,我就喜欢看书,而且还有一个特点:速度很快,大有一目十行的感觉。到了小学四

6、、五年级时,我的“功力”日益加深。一部大块头的书,两三天就“解决”了。可是爸爸、妈妈却说我看书不认真。不过,他们并不能说服我,原因很简单,我还没有这方面的“小辫子”被他们抓住。我依旧用这种方式看书,直到那件事发生⋯⋯那是一个星期日,我在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旧书摊,我急忙走过去,翻了一本《古代诗词选集》就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我心血来潮,想找一首诗回去考考爸爸,给爸爸上一堂语文课。于是拿出笔,把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抄在手上。跑到家中。太好了,爸爸正在看报。我走上前,模仿语文老师的语气说:“老爸,我考你一首诗,怎么样?”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人有悲欢离

7、合。”我摇头晃脑地读着,“下一句是什么?”“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爸爸不慌不忙地回答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好。”我心里暗暗称赞,“最后一个问题,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爸爸响亮地回答。“哈哈,你错了。作者不是苏轼,而是苏东坡,怎么样?”我得意洋洋地说。“哈哈!”爸爸也笑了起来,“儿子,你可真逗,苏东坡不就是苏轼吗?”怎么可能,我这个小老师不会错。但看爸爸那认真劲儿,又不是想在骗人,为了“安全”起见,我转身跑出家门,想旧书摊奔去。爸爸似乎看懂了什么,没有追上来问我原因。到了旧书摊,还好那本书没被卖掉。我找到那首词,

8、原来,下面还有个作者简介:“苏东坡,原名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我完全信服了,而且深深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