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ppt课件.ppt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ppt课件.ppt

ID:58863582

大小:9.37 MB

页数:163页

时间:2020-09-30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ppt课件.ppt_第1页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ppt课件.ppt_第2页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ppt课件.ppt_第3页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ppt课件.ppt_第4页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血液循环第一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第三节血管生理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第五节器官循环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BloodCirculation【目的与要求】掌握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影响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的因素,有效不应期的意义。熟悉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正常/异位起搏点。掌握心动周期、搏出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数概念。心脏的泵血过程,心泵血功能调节。掌握动脉血压概念、正常值、形成和影响因素。组织液生成。中心静脉压概念、正常值、意义。掌握心交感、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及意义)

2、。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熟悉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了解:本章其他内容心肌类型:1.工作细胞: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2.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自律细胞:P细胞,浦肯野细胞非自律细胞:过渡细胞,结区细胞第一节心脏的生物电活动窦房结:P细胞、过渡细胞优势传导通路:卵圆窝前方等处的心房肌纤维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结希区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细胞)浦肯野纤维网:(浦肯野细胞)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和分布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跨膜电位: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AP)内向电流:去极化外向电流:复极化或超极化表4-1心肌细胞内液和

3、外液中 几种主要离子的分布离子浓度(mmol/L)平衡电位(mV)细胞内液细胞外液Na+10145+70K+1404-94Ca2+10-42+132Cl-9104-65IK1钠内向背景电流IP(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1.静息电位(以心室肌细胞为例)2.动作电位SlowFast不同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不同的心肌细胞,其跨膜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波形、产生机制亦不相同心室肌AP特点:①复极过程复杂②持续时间长③升降支不对称2.动作电位机制:(1)0期(去极化过程):INa(2)1期(快速复极初期):Ito(3)2期(平台期):ICa-L,INa

4、,IK(4)3期(快速复极末期):IK,IK1(5)4期(恢复期/静息期):IP,INa-Ca,ICaPIK通道激活Ica-L通道激活Ito通道激活IK1通道激活INa通道激活钾外流2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区别于神经和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自律细胞AP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①随时间而递增②去极速度较0期的慢③不同自律细胞的4期除极速度不一致043(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递增性净内向电流的可能原因:①内向电流的逐渐增强②外向电流的逐渐减弱③两者兼有increasedecrease递增递减++1.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

5、胞比较:①AP相似(2期较长)②4期会自动去极化自动去极化的机制:①If递增②IK递减2.窦房结P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与浦肯野细胞比较:①最大复极电位及阈电位的绝对值均较小②AP幅度较小(约70mV)0期时程较长(约7ms)且速度较慢③无明显的1、2期④4期速度较快图4-3窦房结P细胞的动作电位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 分为0、3、4期机制:0:ICa-L3:IK4:IK递减ICa-TIf递增IK通道失活If通道激活Ica-T通道激活Ica-L通道激活IK通道激活二、心肌的生理特性电生理特性机械特性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一)自律性组织细胞能自动发

6、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衡量指标:自动兴奋的频率1.心脏起搏点正常起搏点:主导心脏正常兴奋和跳动的部位。窦性心律: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潜在起搏点:正常情况下不表现本身自律性的自律组织。异位起搏点:异常情况下控制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潜在起搏点。异位心律:异位起搏点控制的心脏活动节律。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①抢先占领②超速驱动压抑(窦房结)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1)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正变(2)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反变ab>acac>dea>b(二)兴奋性组织或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所有心肌细胞都具有兴奋性衡量指标:阈值1.影

7、响兴奋性的因素(1)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反变(2)离子通道的状态:静息状态(良好兴奋性)激活状态(离子扩散)失活状态(兴奋性为零)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有效不应期:兴奋性为零=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2)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低于正常(3)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SNPRRPERP3.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1)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使收缩、舒张交替进行,实现心脏泵血功能SNPRRPERP期前收缩(早搏):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工或来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代偿间歇:期前收缩后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8、。代偿间歇的机制:窦性兴奋冲动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上(2)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图4-6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性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