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8784168
大小:595.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20-10-03
《排水工程课件 16 沉淀和澄清.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6章沉淀与澄清16.1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7.2.1沉淀分类1.自由沉淀单个颗粒在无边际水体中沉淀,其下沉的过程颗粒互不干扰,且不受器皿壁的干扰,下沉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密度保持不变,经过一段时间后,沉速也不变。2.絮凝沉淀在沉淀的过程,颗粒由于相互接触絮聚而改变大小、形状、密度,并且随着沉淀深度和时间的增长,沉速也越来越快,絮凝沉淀由凝聚性颗粒产生。3.拥挤沉淀当水中含有的凝聚性颗粒或非凝聚性颗粒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大量颗粒在有限水体中下沉时,被排斥的水便有一定的上升速度,使颗粒所受的摩擦阻力增加,颗粒处于相互干扰状态,此过程称为拥挤沉淀。水中悬浮颗粒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
2、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16.1.2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假设沉淀的颗粒是球形,其所受到的重力为:(16-1)所受到的水的阻力:(16-2)CD与颗粒大小、形状、粗造度、沉速有关。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16-3)达到重力平衡时,加速度为零,令式(16-3)左边为零,加以整理,得沉速公式:(16-4)颗粒在水中受重力和阻力作用阻力系数式中虽没有雷诺数但CD与雷诺数有关CD与Re有关,见图7-1。1.斯笃克斯公式当Re<1时:呈层流状态(16-5)斯笃克斯公式:(16-6)2.牛顿公式当10003、Re<1000时,属于过渡区,CD近似为(16-8)代入得阿兰公式:(16-9)16.1.3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拥挤沉淀1.沉降过程分析如图7-2,整个沉淀筒中可分为清水、等浓度区、变浓度区、压实区等四个区。以交界面高度为纵坐标,沉淀时间为横坐标清水区与等浓度区交界面称为混液面(1)筒底沉速为零,(2)缓慢压实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6:1以下2.肯奇沉淀理论由图7-2可知曲线a-c段的悬浮物浓度为C0,c-d段浓度均大于C0。设在c-d曲线任一点Ct作切线与纵坐标相交于a′点,得高度Ht。按照肯奇沉淀理论得:(16-10)作Ct点切线,这条切线的斜率表示浓度为Ct的交界面下沉速度:(16-114、)所含悬浮物的量相等3.相似理论当原水颗粒浓度一样时,不同沉降高度的界面沉降过程曲线的相似性(见图7-3),即(16-12)沉淀过程与沉淀高度无关的现象,使有可能用较短的沉淀管作实验,来推测实际沉淀效果。16.2平流式沉淀池16.2.1非凝聚性颗粒的沉淀过程分析理想沉淀池的基本假设:①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沉速始终不变。②水流沿水平方向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并在流动过程中流速始终不变。③颗粒沉到底就被认为去除,不再返回水流中。理想沉淀池的工作情况见图7-4。原水进入沉淀池,在进水区被均匀分配在A-B截面上其水平流速为:(16-13)考察顶点,流线III:正好有一个沉降速度5、为u0的颗粒从池顶沉淀到池底,称为截留速度。u≥u0的颗粒可以全部去除,u6、相似关系得:即(16-18)将式(16-18)和(16-19)代入(16-17)得特定颗粒去除率:(16-20)将(16-16)代入(16-20)得:(16-21)由上式可知,颗粒在理想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而与其它因素(如水深、池长、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无关。(1)E一定,颗粒沉速u越大,表面负荷越大,产水量Q大;或当Q、A不变时,u大则E增大。u的大小与混凝效果有关,应重视加强混凝工艺。(2)u一定,增大A,可以增加产水量Q或增大E。当容积一定时,池深浅则A增加,E可以提高,故可以降低水深――“浅池理论”。(斜管、板发展基于此理论)16.2.2理想沉淀池理论16.2.3理想7、沉淀池的总去除率所有能够在沉淀池中去除的,沉速小于uo的颗粒的去除率为:(16-22)沉速大于和等于u0的颗粒全部下沉去除率为(1-p0),因此理想沉淀池的总去除率为:(16-23)式中p0—沉速小于u0的颗粒重量占所有颗粒重量的百分率;16.2.4非凝聚性颗粒的沉淀实验分析非凝聚性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实验,用一个圆筒进行,如图7-5所示。在圆筒水面h处开一个取样口,要求颗粒在水中均匀分布,浓度为C0;然后在分别在t1,、
3、Re<1000时,属于过渡区,CD近似为(16-8)代入得阿兰公式:(16-9)16.1.3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拥挤沉淀1.沉降过程分析如图7-2,整个沉淀筒中可分为清水、等浓度区、变浓度区、压实区等四个区。以交界面高度为纵坐标,沉淀时间为横坐标清水区与等浓度区交界面称为混液面(1)筒底沉速为零,(2)缓慢压实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6:1以下2.肯奇沉淀理论由图7-2可知曲线a-c段的悬浮物浓度为C0,c-d段浓度均大于C0。设在c-d曲线任一点Ct作切线与纵坐标相交于a′点,得高度Ht。按照肯奇沉淀理论得:(16-10)作Ct点切线,这条切线的斜率表示浓度为Ct的交界面下沉速度:(16-11
4、)所含悬浮物的量相等3.相似理论当原水颗粒浓度一样时,不同沉降高度的界面沉降过程曲线的相似性(见图7-3),即(16-12)沉淀过程与沉淀高度无关的现象,使有可能用较短的沉淀管作实验,来推测实际沉淀效果。16.2平流式沉淀池16.2.1非凝聚性颗粒的沉淀过程分析理想沉淀池的基本假设:①颗粒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沉速始终不变。②水流沿水平方向流动,在过水断面上,各点流速相等,并在流动过程中流速始终不变。③颗粒沉到底就被认为去除,不再返回水流中。理想沉淀池的工作情况见图7-4。原水进入沉淀池,在进水区被均匀分配在A-B截面上其水平流速为:(16-13)考察顶点,流线III:正好有一个沉降速度
5、为u0的颗粒从池顶沉淀到池底,称为截留速度。u≥u0的颗粒可以全部去除,u6、相似关系得:即(16-18)将式(16-18)和(16-19)代入(16-17)得特定颗粒去除率:(16-20)将(16-16)代入(16-20)得:(16-21)由上式可知,颗粒在理想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而与其它因素(如水深、池长、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无关。(1)E一定,颗粒沉速u越大,表面负荷越大,产水量Q大;或当Q、A不变时,u大则E增大。u的大小与混凝效果有关,应重视加强混凝工艺。(2)u一定,增大A,可以增加产水量Q或增大E。当容积一定时,池深浅则A增加,E可以提高,故可以降低水深――“浅池理论”。(斜管、板发展基于此理论)16.2.2理想沉淀池理论16.2.3理想7、沉淀池的总去除率所有能够在沉淀池中去除的,沉速小于uo的颗粒的去除率为:(16-22)沉速大于和等于u0的颗粒全部下沉去除率为(1-p0),因此理想沉淀池的总去除率为:(16-23)式中p0—沉速小于u0的颗粒重量占所有颗粒重量的百分率;16.2.4非凝聚性颗粒的沉淀实验分析非凝聚性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实验,用一个圆筒进行,如图7-5所示。在圆筒水面h处开一个取样口,要求颗粒在水中均匀分布,浓度为C0;然后在分别在t1,、
6、相似关系得:即(16-18)将式(16-18)和(16-19)代入(16-17)得特定颗粒去除率:(16-20)将(16-16)代入(16-20)得:(16-21)由上式可知,颗粒在理想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而与其它因素(如水深、池长、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无关。(1)E一定,颗粒沉速u越大,表面负荷越大,产水量Q大;或当Q、A不变时,u大则E增大。u的大小与混凝效果有关,应重视加强混凝工艺。(2)u一定,增大A,可以增加产水量Q或增大E。当容积一定时,池深浅则A增加,E可以提高,故可以降低水深――“浅池理论”。(斜管、板发展基于此理论)16.2.2理想沉淀池理论16.2.3理想
7、沉淀池的总去除率所有能够在沉淀池中去除的,沉速小于uo的颗粒的去除率为:(16-22)沉速大于和等于u0的颗粒全部下沉去除率为(1-p0),因此理想沉淀池的总去除率为:(16-23)式中p0—沉速小于u0的颗粒重量占所有颗粒重量的百分率;16.2.4非凝聚性颗粒的沉淀实验分析非凝聚性颗粒在静水中的沉淀实验,用一个圆筒进行,如图7-5所示。在圆筒水面h处开一个取样口,要求颗粒在水中均匀分布,浓度为C0;然后在分别在t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