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墩引高程至顶部的方法

桥墩引高程至顶部的方法

ID:5848715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6

桥墩引高程至顶部的方法_第1页
桥墩引高程至顶部的方法_第2页
桥墩引高程至顶部的方法_第3页
桥墩引高程至顶部的方法_第4页
桥墩引高程至顶部的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桥墩引高程至顶部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水准高程引至桥墩顶部的方法一、水准仪+钢带尺传递法:具体操作方法见下图:图 1操作方法:高程引至桥墩旁后,水准仪架设在地面,后视水准点1上的水准尺,前视钢带尺(读数时应使钢带尺保持稳定),然后将水准仪搬至桥墩顶部,后视钢带尺(读数时应使钢带尺保持稳定),前视水准点2上的水准尺,即可将高程传递至桥墩顶部。通过往返观测测的平均高差作为水准点1和2之间的最终高差。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过程严格按照国家二等水准规范要求执行;2、使用的钢带尺必须是经过检定,并在计算时加入尺长和温度5改正,使用重锤的重量应与钢带尺检定时的拉力一致;3、高程传

2、递到桥墩上后应通过墩顶的水准路线进行闭合;4、大风或其它不利于外业观测的天气下禁止作业;5、可以使用两台水准仪同时作业(两仪器的标称精度应一致)。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具体操作方法见下图:图 2操作方法:高程引至桥墩旁后,在水准点1上架设棱镜,在距离桥墩约30m~50m的地方架设全站仪,具体距离视桥墩高度而定,以保证全站仪观测墩顶棱镜时的仰角不大于30°,但最大距离不应超过100m。首先观测水准点1上的棱镜,垂直角观测4个测回,距离观测2个测回;然后将棱镜移至水准点2 (墩顶),同样进行垂直角4个测回,距离2个测回5的观测,分别计算两水准点

3、到仪器之间的高差,两高差之差即为水准点1至水准2之间的高差。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高程引至桥墩旁(水准点1)时严格按照国家二等水准规范要求执行;2、全站仪架设位置到两水准点的距离应尽量相等,桥墩上下应使用同一套棱镜和对中杆,为了消除量取棱镜高时带来的误差影响,严禁使用三角架加基座架设棱镜;3、全站仪应使用标称精度测角≤1″,测距≤2mm+2ppm的仪器;4、高程传递到桥墩上后应通过墩顶的水准路线进行闭合;5、大风或其它不利于外业观测的天气下禁止作业;6、此方法只有在现场条件非常困难,无法用方法一(水准仪加钢带尺)进行传递时才能临时采用

4、,同时现场条件一旦具备时应使用方法一进行检核。三、桥墩顶部水准路线闭合方法: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在桥墩连成片后应进行墩顶的高程闭合。,在桥墩顶部进行水准联测时可按奇偶桥墩分别进行(保证墩顶水准线路测量时为前后视距相等)。如图3.2所示,在一个测段内,在测段开始处和结束处的相邻两个桥墩旁(1#、2#、9#、10#)埋设临时水准点,也就是在方法一和方法2中提到的水准点1,从基准点1测自1#墩旁的工作基点,再用方法一或方法二将高程引至51#墩顶部,将水准仪架设在2#墩上,后视1#墩,前视3#墩,再将水准仪架设到4#墩上,后视3#墩,前视5#墩,以此类

5、推,将高程传递至9#墩,再采用方法一或二将高程引至9#墩下的工作基点上,再联测至基准点2;偶数墩上的高程从1#墩旁的工作基点引至2#墩旁工作基点后再引至2#墩上,水准架设到3#墩上,用同样的方法将高程引至10#墩,最终回到9#墩旁的工作基点上。最终形成的水准路线如下图。图3.15图3.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