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揭秘——父母溺爱的真相.doc

心理揭秘——父母溺爱的真相.doc

ID:58035960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08

心理揭秘——父母溺爱的真相.doc_第1页
心理揭秘——父母溺爱的真相.doc_第2页
心理揭秘——父母溺爱的真相.doc_第3页
心理揭秘——父母溺爱的真相.doc_第4页
心理揭秘——父母溺爱的真相.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揭秘——父母溺爱的真相.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个宇宙秘密1、生命中的一切好坏,都是你过去现在行为、言语和思想的总和吸引来的。2.宇宙中的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是:因+缘=果。因此,1)所有事物都有三个层面。2)对每一个问题都有三种解决之道:解决果,解决缘,解决因。3、忏悔是人类最能清洗心灵污垢的方法。同时也是是消除慢性疾病与绝症的良方。4、感恩与祝福是人类内心中最深沉最能快速激发出正面情绪的一股源源不绝的能量。5、宽恕是人类最能解脱自已内心与外在障碍的方法6、实现梦想的绝对神奇灵异的四步法:1)向宇宙祈祷2)为一切众生祈祷你想要的美好3)观想众生与我都已实现4)观想你与众生一起陶醉享

2、受在已实现的美好中7.人生中最重要的的四种能力: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达式能力、行动能力。与知识和文凭无关!(把自欺欺人的文凭和头衔立刻扔掉,你就立刻成长!)8、传播这些秘密的四大绝对利益:A、绝对得到收到此信息的朋友的感恩、祝福和敬仰。B、绝对迅速积累强大的能量与福报。C、绝对加速自己心愿的实现。D、绝对轻松改变今天的运气和未来的命运。心理揭秘——父母溺爱的真相  溺爱是一种毁灭性的教育方式,是一种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爱。它会压制孩子的成长。明知道溺爱不好,但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溺爱行为呢?  看起来,溺爱仿佛有一点伟

3、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无限制地在给予自己。  “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  溺爱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向外的

4、投射。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奶粉要买最好的、早教中心要去最高档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父母在为孩子花各种名目的钱时给自己的自我安慰。这里所谓的起跑线,其实是一种焦虑的起跑线。“当他们是孩子的时候,很多人都没有受到理性教育模式的熏陶,或者说很多人没有找到良好教育和好父母的答案。成为父母后,他们自身承受着沉重的职业压力,孩子承受着沉重的学习压力。用什么来调节压力?在找到良好途径之前,可能就是一些不理性的攀比和物质补偿。”,心理学有一种说法,对孩

5、子拼命的好、失去理性的好,其实是在内心对自己好的一种表现,不是因为如何爱孩子,而是在补偿对自己的爱。带着这样种对自身爱的补偿,使父母在对待孩子失去了一种理性,甚至是带着深深焦虑的。   一、溺爱的表现  溺爱有两种:包办型的溺爱和纵容型的溺爱。包办型溺爱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了,孩子不动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们不鼓励甚至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纵容型溺爱的父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多么大、多么不合理的要求,他们都会拿出全部力气去满足。  二、溺爱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1、溺爱会阻止孩子的心理甚至是生理的成长7  当父母溺爱孩子的时

6、候,他们很容易会忽视孩子自身的需要,尤其是成长需要。溺爱的父母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永远都不要长大,一辈子都做他们“内在小孩”的被投射对象,否则就会感觉到失落,就像是丢掉了什么似的。  2、包办型溺爱让子女为父母而活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他们太重视塑造,刻意按照他们的意图来塑造孩子,而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那么,无论他们的安排多么完美,他们的孩子都会有一种感觉,他们好像不是为自己而活。  “妈妈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生妈妈的气呢!”。在中国,包办型的高度溺爱一般都伴随着一个高要求:好成绩。也就是说,包办型溺爱是交换性

7、的,父母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但孩子要回报一个好的学习成绩。部分包办型溺爱下的孩子成功了,但是有一天这个孩子长大了,会突然觉得没有为自己活过,大量包办型的孩子失败了,他们一生中都无法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   3、溺爱是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  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辛辛苦苦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在他的著作《父母手记:教育好孩子的101种方法》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

8、打了个死结,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  夫人点了点头。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打碎了一只碗,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了?夫人称是。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