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997218
大小: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06
《做好手机的校园安全卫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做好手机的校园安全卫士——关于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问题研究〔摘要〕21世纪信息化的今天,手机日益成为人们交流工具,且在社会上基本普及,手机也已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广泛的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方式之一,伴随着手机在全社会中的普及,它也悄然走进当代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在给中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服务之余,同时也给中学阶段教育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课题。本文将从当前中学生手机使用问题着手,通过研究并解决其引发的校园管理问题。〔关键词〕手机中学生管理手机作为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后的“第五媒体”,现已走进千家万户,它对人类社会的现代文明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伴随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手
2、机价格的持续走低,中学生使用手机泛滥现象已经是逐渐凸显。根据一些教育机构的调查报告,没有手机的中学生的比例越来越低。手机已成为中学校园里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传播媒体,它让中学生们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张扬了个性,抓住了自己渴求的信息,拓宽了与社会交流的通道,打破了传统的生活模式加速了中学生社会化发展的进程,对中学生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手机的使用也给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严峻的挑战和诸多负面影响。妥当处理好校园手机问题,成为当前摆在学校面前的迫切任务。一、关于中学学生带手机的问题现状随着4G网络时代到来,手机也早已走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中学生携带手机现已成为司空见惯
3、的现象,并且成为了校园的一道风景线。笔者曾在我校做过手机调查(住宿学校),210名学生中拥有手机的学生168名,超过80%。曾带到过学校的154人,占73%,能够上3G网88名学生,占57%,打过游戏的102人,占45%用于短信朋友聊天76,课堂上曾玩过手机38人,占28%熄灯后在宿舍玩过的47人,占35%主要用于闹铃和家人联系的60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手机的使用一方面给学生与家人,老师,同学的联系提供了方便,但手机短信、上网、玩游戏和闲聊等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足以引起我们相关教育人员关切。二、中学生带手机的原因中学生早已习惯使用手机成为一个必备的工具,
4、那么产生中学生使用手机普遍现象原因何在呢?经过走访学生及工作中研究发现,当代中学生佩带手机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某种程度上为了方便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二)是中学生虚荣心强,由于手机更新换代快,中学生看到谁换新手机了,心里也会痒,一股校园攀比风气也在暗暗滋生。(三)是个别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把兴趣转移到利用手机来玩游戏,上网、聊天中。三、使用手机给中学生带来的影响1.手机使用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1)手机使用为中学生提供提供了全新的互动交流形式手机作为高科技产物,确实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生活上的方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
5、等;与同学们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手机不断丰富的共全新的相对独立交互信息传播器,手机上网交友、短信、通话功能,鉴于手机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的单向、定时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同,具有即时、互动、自由的传播特点,满足中学生对信息的渴求。当前,手机已经成为中学生与朋友交流信息、沟通情感、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和便捷渠道。另外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2)手机使用为中学生追求时尚自由的个性特点提供了广阔的渲染空间现实社会的诱惑,让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常常觉
6、得困惑和疑虑,他们需要一个不受外来势力干预和束缚的自由平等空间。手机就为他们建构了这样的一个自己作为主人的真实而又个性化的王国。在这个空间里,中学生自己掌握信息的发送和反馈,可以利用各种软件传递思想、理念和自己感兴趣的事项,中学生的自主、时尚的个性化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和满足。诸如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手机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在早上起床时可以进行提醒;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2.手机使用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极高私密性的联系渠道(1)手机使用阻碍学生积极
7、主动适应环境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是能够主动积极的适应环境。一般而言,学生入学后,对环境的新鲜感和不确定感会促使学生主动与人交往,了解周边环境,构建自己生活的平台。但手机的存在,比网络更加颠覆学生的主动性,以往朋友的一条条短信,减轻学生在新的环境中的陌生感和疏离感,这样的交流能够满足情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适应新环境的主动性。同时,使用手机后,信息的传递非常方便,表达自由而宽松,个体能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用文字的方式传递出去,不仅可以回避真实交往而带来的羞怯感,而且交往的间接性可缓冲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给自己带来的压力。这种比网络更加环绕个体的虚拟性,会给个体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