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207808
大小:8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8-06
《《交通规划》考试要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交通规划概论1.交通规划的主体内容:(1)交通系统现状调查;(2)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诊断;(3)交通系统交通需求发展预测;(4)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5)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6)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7)交通系统规划的实施。2.交通规划的原则:(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3)局部服从整体原则(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我国古代交通规划的本质: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是一种集中
2、式封闭的城市布局方式,城市往往围绕政权中心布置,城墙成为约束城市发展的障碍,城乡界限分明,因而城市道路也呈集中式的布置,通达性不够,城乡道路基本以城门为分界点和联络点。第二章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1.交通区:在交通规划过程中,需要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干小区,这些小区被称为交通区。交通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2)尽量以铁路、河川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3)保持区内出入之完整(4)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5)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域重点可取为路网中的节点(6)分区大小合理,小范围的分区约为3000—5000人,
3、大范围的分区约为5000—6000人,面积1~2km2(7)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50个,大城市不超过100~150个。2.OD调查的相关概念:出行:行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小区形心: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由期望线组成的期望线图,又称OD图。主流倾向线(综合期望线):系将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简化
4、期望线,突出交通的主流方向。分隔核查线: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OD表:表示各交通区之出行量的表格。3.境界线内OD调查分类:客流OD调查、货流OD调查和机动车出行OD调查。4.居民出行的特征:1)居民人均日出行次数(单位:次/人·日):总体特征、不同年龄出行者人均日出行次数、收入因素、职业因素。2)出行目的构成:一般将居民出行目的分为上班、上学、公务、购物、娱乐、探亲访友、回家、回单位及其它九类。我国居民出行中,上班
5、、上学和回程(回家、回单位)的比例最大,三者之和一般占到80%以上。3)出行方式构成:居民出行方式划分为步行、自行车、助动车、摩托车、公交车、单位车、出租车和其它等八类。出行方式与居民特征、社会特征、出行距离、出行目的等密切相关。4)出行时耗分布:出行时耗是指完成一次出行所花费的时间。居民出行量呈近多(时耗短)远少(时耗长)分布,中小城市在30分钟以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大城市在50分钟以内有明显的下降趋势。5)出行时辰分布:出行时辰分布是指居民在一天24小时内不同小时内的出行。居民出行的时辰分布特
6、征及其峰值大小是确定交通规划量化模型的最重要基础依据,它直接决定着城市道路设施的建设规模、服务水平及管理措施。居民出行时辰呈明显的多峰分布,一般有早高峰和晚高峰,中小城市还可能有午高峰。1)各个出行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各个出行基本特征与相关的影响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对各出行特征根据其影响因素进行细致分析。5.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具体调查内容都可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类。6.OD调查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
7、样、整群抽样。第三章交通需求预测1.交通生成预测的影响因素:(1)土地利用(2)家庭规模和家庭成员构成(3)年龄和性别(4)汽车保有率(5)自由时间(6)职业和工种(7)外出率(8)企业规模、性质(9)家庭收入(10)其他。2.土地利用的分类及其与交通需求的关系:1)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是交通的主要发生源和居民出行的主要起讫点。该用地的发生于吸引交通量通常用于居住面积、住户数、人口、住户平均人数等指标表示。与住宅用地相关的出行有通勤出行、弹性出行和回程。2)公共设施用地:是交通的主要发生源之一,其发
8、生与吸引交通量通常用办公、营业面积、从业人口等指标表示。相关的出行有上班、上学、娱乐、公务和回程等。3)工业用地:该用地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通常用从业人口、产值等指标表示。工业用地相关的出行有上班、公务和回程。4)仓储用地:该用地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通常用仓库面积、货物吞吐量等指标表示。与其相关的出行有上班、公务和回程等。土地利用与交通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人们活动的活跃(交通的发展)会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土地利用的发展(城市建设)又会又发人们的出行。3.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