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修.doc

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修.doc

ID:57190852

大小:37.09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8-05

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修.doc_第1页
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修.doc_第2页
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修.doc_第3页
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修.doc_第4页
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春梅娥(省市东平县第一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并分析其利弊。方法58例经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为观察组,76例以传统PICC置管的患者为对照组,记录置管适用率、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肘上、肘下置管适用率分别为96%、100%,对照组分别为11%、66%(P<0.01);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对照组为58%(P<0.01):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对照组为14

2、%(P<0.01);采用塞丁格技术置管的费用平均每次要高于传统PICC500元。结论采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提高了置管适用率、置管成功率,降低了PICC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传统PICC置管因价格优势,对血管条件较好的患者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化疗置管方法。【关键词】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非超声引导;置管;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其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并发症少以及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为长期输液,特别是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的病人提供了舒适、安全的静脉通路。成功置入PICC导管不仅需要专业护士的丰富经验,还要求病人接受穿刺

3、的静脉血管走形清晰可见,弹性较好,血管径能够容纳相应型号的套管针才能实现。但晚期肿瘤病人因恶病质、低蛋白血症以及曾接受过多次化疗/和长期静脉输液等原因,导致外周血管损伤严重、血管条件较差。使用18G穿刺套管针常规方法进行4Fr导管置入的成功机率很小。塞丁格(Seldinger)技术是经皮穿刺后用导丝交换方式置入各种导管,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即微插管鞘技术(MST)则是利用套管针或小号针头静脉穿刺,通过套管或穿刺针送入导丝,拔出套管或穿刺针,再用手术刀片扩皮肤后将插管鞘组件(带有扩器的插管鞘)沿导丝送入血管,撤出导丝和扩器,经插管鞘置入导管。近年来在有条件的医院里使用专用血管超

4、声设备引导,应用MST进行置管,虽能为病人创造治疗和抢救条件,但也受到设备的限制。我院自2011年1月运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为经传统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成功置管,并发症少,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12月我院肿瘤科需要化疗且同意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134例.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次日置管的先后顺序排序,观察组采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20—71岁,平均45.5岁: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置管76例,男43例,女33例,年龄22~70岁,平均4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

5、异无统计学意义。2方法2.1操作方法2.1.1观察组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BDfTM)SafetyMSTAccessoryKit套装,采用1.9Fr套管针穿刺,见回血后拔出穿刺针针芯,送人导丝.沿着导丝送入导人鞘和扩皮器,进行扩皮,完全进入血管后退出导丝,去掉扩皮器,沿着导入鞘置人4.0Fr导管。退出导入鞘,穿刺点用1.5cmx1.5cm无菌纱布覆盖后无菌透明贴膜固定,操作均由两人配合进行。2.1.2对照组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套装,导管型号为18G(4.0Vr),选择好血管后,消毒、铺无菌洞巾,运用原装穿刺针穿刺.见回血后退出针芯,顺穿刺针外套管轻柔送入导管至预

6、定长度、退出导丝,导管连接安装器.无菌肝素纱布清理穿刺点周围皮肤,穿刺点1.5cmx1.5em无菌纱布覆盖后无菌透明贴膜固定,操作均由两人配合进行。2.2护理干预及导管维护方法两组患者均正常饮食,尤其是饮水量保证基本的血液循环。避免空腹和脱水状态,以免因血容量不足导致静脉塌陷。影响穿刺和置管。两组患者置管后及时准确记录,置管24h无菌操作更换敷料,沿血管热敷每133次、每次20min,置管侧手臂进行甩臂运动、握拳与松拳运动交替进行,输液时抬高肢体。以后每周2次换药并详细记录导管、臂围及穿刺点周围等情况,详细询问患者主诉,正确封管及冲管,冲洗导管腔及封管时均使用20ml以上

7、的注射器做脉冲冲管,防止局部压强过大而损坏导管[41。2.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肘上/肘下置管适用率、PICC相关并发症和导管留置时间。2.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O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结果3.1两组患者肘上、肘下穿刺置管适用率比较见表1表1两组患者肘上、肘下穿刺置管适用率比较(例。%)组别n肘上适用肘下适用观察组5856(96)58(100)对照组769(11)50(66)X223.719.58P<0.0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