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167407
大小:1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05
《蜀道难艺术特色讲课讲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蜀道难艺术特色3.《蜀道难》的艺术特点:(1)诗歌的风格雄奇奔放,纵横恣肆,淋漓酣畅,形象绚丽多姿,想象丰富而奇诡,使诗歌充满奇险神异的色彩,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和激情。(2)诗歌大体按照自古及今、由秦入蜀的线索来构思诗篇,展开描写。第一层,首先,以三个感叹词起笔,高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起笔突兀而极有气势,不仅点题也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接着运用了蚕丛、鱼凫的历史传说和五丁开山等神话,夸写蜀道开辟的艰难。诗歌的开篇就已显示了神奇浪漫的色彩。第二层是全诗描写的重点,诗人运用了神奇的想象、奇特的夸张、绘声绘色的描写,极写蜀道的奇险和艰难。先总写蜀道的艰难:“六龙回日”写
2、高,“冲波逆折”写险,黄鹤难飞、猿猱愁攀进一步写其高险,神话与夸张并用。再写青泥岭的曲折高峻,“扪参历井”夸张其高,“抚膺长叹”因高生愁。接着诗人笔锋一转,以一问句别开生面,深入到山间古木、悲鸟啼鸣的境地,借“悲鸟号古木”和“子规啼月夜”凄凉景象,来描写蜀道的寂寞荒凉,来渲染旅途的悲愁。至此诗人的笔锋又一转,集中笔力突出描写蜀道的奇险:连峰接天、枯松倒挂、飞湍喧嚣、砯岩转石,奇景叠出,生动形象,铺排夸饰,气势奔放。第三层写蜀中要塞剑阁地形险要和环境的险恶,描写得阴森恐怖,谲诡荒怪,其中又运用了隐晦的寓托。场景的转换极为自由灵活,意象的衔接组合跨度很大,纵横开合,变幻莫测,随意挥洒
3、,然而并没有离开蜀道难的主题。(3)诗歌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善于运用奇妙的想象、浪漫的夸张和虚无缥缈的神话传说,来创造一个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产生出令人魂悸魄动的艺术效果。特别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围绕着“难”,挪景移情,层层渲染,声色情态表现得奇绝而瑰玮。正如殷璠所赞叹:“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河岳英灵集》此外,诗歌的抒情性也很强,除了写景抒情外,诗歌还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句,以反复咏叹的手法来加强抒情性,同时也深化了主题。诗歌的句式自由灵活,参差错落,长短相间,造成了自由奔放而又跌宕起伏的语言效果。李白并没有到过剑阁,因此有关山行艰险的生动描写,
4、如从鸟兽的感受来刻画蜀道之高险:六龙回日、黄鹤难飞、猿猴愁攀;从行人的感觉来具体描写蜀道之艰险:峰回路转、山势险峻,表现人走在上面的畏惧心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以山川幽冷深寂的悲凉气氛来衬托渲染蜀道之艰险:古木荒凉、鸟声凄切,将自然界渲染上了旅愁;还具体描绘了行人眼中的蜀道等等。可以说李白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时空的限制,不受任何约束。大家想一下,他虽有漫游天下的生活深厚根底,但如果不发挥高度的想象,不挥洒夸张的笔墨,《蜀道难》决不会如此动人心魄,成为千古不朽的浪漫主义杰作。据元和略阳县志记载,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雨,行者屡逢泥淖,所以称青泥岭。李白对青泥岭的高
5、峻难行或许有所了解,于是吟出“青泥何盘盘” “百步九折萦岩峦”的诗句,写青泥岭是那样的盘旋曲折,山路绕着山崖不停地打转。作者出于想象的精彩描写,夸张而不失真,典型地再现了山路之险和山行之难。 在抒发旅愁的时候,诗人写到:“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这里古木参天,气象森严,鸟声凄厉,回荡其间。丰富的想象,精心的构思,把人们引入一个悲凉、惨淡的艺术境界。“雄飞雌从”的设计,更使羁旅者勾起思念亲人的愁绪。这样生动的艺术效果,若不是作者在驰骋他那奇幻而又细致的想象之后落笔,是很难产生的。 再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蜀道上奇险壮观的景象吧!“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
6、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在诗人如椽大笔之下,连绵的山峰,几乎顶天而立;枯老的苍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之间,飞泄的瀑流争相吼叫,砯崖击石发出震撼千山万壑雷鸣般的声响。这里既有群峰屹立的雄伟壮阔景象,又有枯松倒挂的特写镜头,既有充满诗情画意的近景,又有令人触目惊心的动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两句,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不得不叹服作者的想象力和描写的本领。 李白善于夸张。他的夸张与众不同处,往往是将事物夸张到极度,并且动辙用“千”“万”等数词来形容、装饰,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7、都是典型的。《蜀道难》的夸张也到了无以复加、登峰造极的地步。古人常以绝对办不到的事比喻成比登天还难,而诗里却极力夸张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除此恐怕没什么更夸张的写法了。“扪参历井仰胁息” ,也是绝妙的夸张之笔。“扪”“历”两个动词的连用,显出友人出没在星宿之间,那山之高就不言而自明了。“危喽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个描写与《蜀道难》有异曲同工之妙。“连峰去天不盈尺”比后世民谣“离天三尺三”的说法更具夸张性。“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也以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