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887469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19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狼牙山五壮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2、《狼牙山五壮士》精品教案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龙王庙、任务、崎岖、尸
2、体、坠落、雹子、仇恨、满腔怒火、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居高临下、粉身碎骨、昂首挺胸、坚强不屈”等词语。通过朗读了解五壮士的英雄气概,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思想教育。2、继续学习在阅读中分析重点句来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课前准备
3、: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大意,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参考资料:教学用书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在八路军某部七连,至今还传颂着抗日时期中的这样一件事:每天早晨,当连队集合举行庄严的点名仪式时,连长点到“马宝玉!”,没有“到!”的回应,“葛振林!”也没有回应。“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都没有回应。只见全连战士身子挺得更直,低垂着头,全场气氛肃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就会明白。板书课题,齐读(利用
4、课件简介狼牙山及历史背景) 2、师提问并用课件出示问题: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壮士”什么意思?在文中指谁?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应该知道壮士的含义,师课件出示五位壮士的资料。二、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词(分层次先字后词)寇葛吼抡绷崎岖尸斩嗖崎岖尸体坠落雹子仇恨眺望豪迈(生字词可让学生领读,比赛读,齐读,对比形近字进行识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读课文,释题(课件出示读书方法:初读想象画面) 分小节指名阅读课文(随时注意正音) 师:《狼牙山五壮士》这个
5、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什么样的战士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生答后,板书:勇敢,不怕死 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师引导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五壮士的精神。) 生:还暗含着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很好!那这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就知道要写五壮士什么高贵品质啊?(勇敢,为人民不怕牺牲)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师:很好,歌颂了他们的勇敢精神。现在咱们看一看,这篇文章从层次安排上,是不是围
6、绕了五壮士勇敢不怕死写的。这篇文章写了几件事? 生:写了一件事。 师:一件什么事? 生:五壮士英勇杀敌的事。 师:谁再概括一下,这篇文章写五壮士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具体地说,锻炼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 生: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师:就这么一件事。按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写的) 师:哪是发生啊?哪是结果?哪是发展(经过)?(引导学生将全文九个自然段分为五个部分,并分别总结出五部分的标题,师板书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
7、、顶峰歼敌、英勇跳崖)(接受任务是发生、跳下悬崖是结果、那剩下的三部分是经过。) 师:题目叫《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的是五壮士,这五部分里哪几部分直接写的是五壮士,谁看出来了? (生答,一个学生可能答不全面,可用几个学生完成) 师:好!五部分里有四部分都直接写五壮士,再看这四部分里哪部分最突出他们是五壮士?(学生根据题目能较容易地答出“跳下悬崖”这一部分) 生:最后一部分“是直接写五壮士的”,最能突出他们是五壮士。 师:有哪几部分是写五壮士和敌人面对面斗争,表现出来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的。 (学生根据
8、总结出的小标题答出痛击敌人、顶峰歼敌)三、品读体验(细读文本,体会五壮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突破本文重点) 1、 师:四部分里有三部分都突出地写了五壮士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现在咱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第一部分没有直接写五壮士勇敢不怕死,为什么要写这部分?看看课文,(学生翻开书,看课文)第一部分有没有用呢? 生:有用,第一部分是作为介绍情况的一个开头。(即事情的起因) 师:介绍情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