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61806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1
《感悟与反思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感悟与反思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四川省苍溪实验中学校:康元洪邮编:628400电话:0839-5231215(高中参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与突破。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多彩。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崭新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课改,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历史教师苦苦思考、探
2、索的事情。为此,本人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一些感悟与反思点滴特抛砖引玉请教同行。感悟与反思一: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务”。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教师为了追求分数,保证升学率。往往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机器和知识的容器,“学生更多的是接受‘是什么’的知识,对‘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知之甚少”。《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对注入式;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
3、,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积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首先,给学生留更多思考探究的时间、空间,在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其次,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让学生投身教学过程中,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与挫折;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
4、作关系。同时对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同时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开展研究性活动课,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懂得学什么,何时学、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么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以往大大拓宽,学习积极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感悟与反思二:教学过程逐渐开放、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让学生记忆所谓真理般的历史内容,不允许有“问”和“疑”。历史对人的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被简化为考试和空洞的说教。把
5、记忆当作唯一手段,把应付考试作为目的。其结果是严重地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使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历史的教育功能没有得以充分发挥。“疑乃学之始”,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可不可以那样。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大胆提出问题,不唯书,不唯上。“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它的关键在于“新”和“异”,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在教学
6、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和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在“新”和“异”上做文章。当然,“新”和“异”并非随心所欲,毫无根据。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史实,进行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评价、判断,不能为创新而创新,哗众取宠。感悟与反思三:新课程要求教师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教学型”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责。教师平时只需要考虑“教什么”,而对于“怎么教”的问题考虑得少。这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的教师,必须从自己的现实情
7、境和客观条件出发,充分理解国家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对课程改革表现出更多的‘专业关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调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文化的重建和课程开发的创造性活动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向“研究型”转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相关历史教材的研究与处理;对课程计划和教改精神的学习与理解;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学习与感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对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的实践与反思。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走出封闭、狭隘的阴影,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到新课程的研究中来。感悟与反思四: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
8、的教学机智。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历史课堂呈现出“争奇斗艳、百花齐放”的良好势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上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教与学、讲与练的双边互动活动就经常处于一种错综复杂交织状态,学生的“新问题”也就多了起来,这就给我们教师提高了更高的要求。对我们历史教师来讲,怎样才能具备处理好这种“新问题”的能力呢?首先是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熟练,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好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其次是知识面要广,适应性要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