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519452
大小:1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26
《【江苏专版】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与策略 计算题47分强化练一 含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计算题47分强化练(一)1.(15分)小亮观赏滑雪比赛,看到运动员先后从坡顶水平跃出后落到斜坡上.斜坡长80m,如图1所示,某运动员的落地点B与坡顶A的距离L=75m,斜面倾角为37°,忽略运动员所受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sin37°=0.6,cos37°=0.8.图1(1)求运动员在空中的飞行时间;(2)小亮认为,无论运动员以多大速度从A点水平跃出,他们落到斜坡时的速度方向都相同.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3)假设运动员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坡的分速度而不弹起.运动员与斜坡和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2、均为μ=0.4,经过C处运动员速率不变,求运动员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远距离.【解析】 (1)由h=Lsin37°,h=gt2,解得:t=3s.(2)设在斜坡上落地点到坡顶长为L,斜坡与水平面夹角为α,则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竖直方向位移h=Lsinα,水平方向位移x=Lcosα,运动时间由h=gt2得t=由此得运动员落到斜坡时,速度的水平方向分量vx==,速度的竖直方向分量vy=gt=,实际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tanβ==2tanα,由此可说明,速度方向与初速度大小无关,只跟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α有关.(3)运动员落到斜坡时,水平速度vx=20m/s与斜坡碰撞后速度v
3、=vxcos37°+vysin37°=34m/s斜坡上落点到坡底距离x1=5m,竖直高度为h2=3m滑至停下过程,由动能定理:mgh2-μmgx1cosα-μmgx2=0-mv2解得:x2=148m.【答案】 (1)3s (2)见解析 (3)148m2.(16分)如图2所示,光滑的金属导轨间距为L,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α角,导轨下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的金属细杆ab与绝缘轻质弹簧相连静止在导轨上,弹簧劲度系数为k,上端固定,弹簧与导轨平面平行,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斜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现给杆一沿导轨向下的初速度v0,杆向下运动至速度为
4、零后,再沿导轨平面向上运动达最大速度v1,然后减速为零,再沿导轨平面向下运动,一直往复运动到静止(金属细杆的电阻为r,导轨电阻忽略不计).试求:【导学号:25702112】图2(1)细杆获得初速度的瞬间,通过R的电流大小;(2)当杆速度为v1时,离最初静止位置的距离L1;(3)杆由v0开始运动直到最后静止,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Q.【解析】 (1)由E=BLv0;I0=解得:I0=.(2)设杆最初静止不动时弹簧伸长x0,kx0=mgsinα当杆的速度为v1时杆受力平衡,弹簧伸长x1,kx1=mgsinα+BI1L此时I1=,L1=x1-x0得L1=.(3)杆最后
5、静止时,杆在初始位置,由能量守恒可得Q=mv所以:QR=.【答案】 (1) (2) (3)3.(16分)在竖直平面内建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x轴沿水平方向,如图3甲所示.第二象限内有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1.坐标系的第一、四象限内有一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交变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场强E2=E1,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处在第三象限的发射装置(图中未画出)竖直向上射出一个比荷=102C/kg的带正电的粒子(可视为质点),该粒子以v0=4m/s的速度从-x上的A点进入第二象限,并以v1=8m/s速度从+y上的C点沿水平方向进入第一象限.取粒子刚进入第一
6、象限的时刻为0时刻,磁感应强度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以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方向为正方向),g取10m/s2.试求:图3(1)带电粒子运动到C点的纵坐标值h及电场强度E1;(2)+x轴上有一点D,OD=OC,若带电粒子在通过C点后的运动过程中不再越过y轴,要使其恰能沿x轴正方向通过D点,求磁感应强度B0及其磁场的变化周期T0;(3)要使带电粒子通过C点后的运动过程中不再越过y轴,求交变磁场磁感应强度B0和变化周期T0的乘积B0T0应满足的关系.【解析】 (1)t==0.4s,h=t=0.8max==2g,qE1=2mg,则E1=0.2N/C.(2)qE2=mg,所以
7、带电的粒子在第一象限将做匀速圆周运动,设粒子运动圆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则qv1B0=m可得R=使粒子从C点运动到D点,则有:h=(2n)R=(2n),B0=0.2n(T)(n=1,2,3,…)T=,=,T0===(s)(n=1,2,3,…).(3)当交变磁场周期取最大值而粒子不再越过y轴时可作如图运动情形:由图可知θ=,T0≤T=,则B0T0≤(kg/C).【答案】 (1)0.8m 0.2N/C(2)0.2n(T)(n=1,2,3,…) (s)(n=1,2,3,…) (3)B0T0≤(kg/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