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6363398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6-12
《2014芜湖师范学校语文校级公开课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芜湖师范学校语文校级公开课教案执教:丁勤班级:11幼师2班时间:2014年3月5日上午第二节地点:本班教室【课题名称】人生的境界【教学对象】 幼师三年级学生【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大意,理解文中语句含义。2、能力目标:体会随笔文体的写作特点,学会鉴赏方法。3、情感目标:理解人类精神追求的重要性,努力成为一个有较高道德境界的人。【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难点:对文中哲学术语或哲理性语言的理解。【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
2、们人生的旅途中,会形成自己的人生哲学,在它的指导下调整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通过它,我们把自己展示在世人面前,有时会走向成功,有时会走向失利。那么作为人应该要的怎样的人生哲学呢?让我们到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中寻找答案。板书:本篇课文的课题——人生的境界二、初读课文,归纳结构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明确1、本文是一篇随笔性散文。2、作者开篇由“哲学的任务”引出人生的境界话题。3、对人生境界的四个等级进行了逐层深入的阐释。4、又回到“哲学的任务”,并由此提出中国哲学的特征,展望了中国哲学的贡献。三、细读课文,把握要点1、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明确:本文的标
3、题是“人生的境界”,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讲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因此主旨句应是:“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2、找出每个段落层次的关键句。第(2—7)自然段:主要谈人生的四种境界。关键句: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第(8一12)自然段:指出中国哲学既入世又出世的特点,它对未来的哲学可能有所贡献。关键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
4、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四、精读课文,重点品味1、文中有一个词“觉解”可以说是贯穿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决定了人生的境界。请从下面三个语句对“觉解”作出自己的理解。(1)……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2)……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3)……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明确:“觉解”就是觉悟、了解的意思,可以
5、具体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2、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的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明确:人生境界是根据人们对人生意义的觉解程度来划分的;(1)自然境界(一种蒙昧状态,不知道或者不大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2)功利境界(心胸狭隘,他做事只知道对自己的功利意义)(3)道德境界(明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社会的利益做事,事事讲道德,事事都有道德意义)(4)天地境界(心目中有宇宙的整体,他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是自觉的天民,是圣人)。3、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对此话的理解。“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
6、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明确:“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是应该成为贤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青少年时代是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当今社会充满各种诱惑,人的自然属性会受到刺激而充分显露,而要做到富有精神的追求就比较困难了。我们在生活中要不断汲取人类宝贵精神财富,用它来不断养育自己、充实自己以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4、请联系课文谈谈对“出世”“入世”词语的认识。明确:“出世”——有人认为想要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须脱离尘
7、世,必须脱离社会,以寻求最后的解脱。比如庄子。“入世”——有一些人,注重社会中的人伦和世务,他们只讲道德价值,不愿讲超道德价值。在出世的人看来,入世者太现实主义了,太肤浅了。在入世者看来,出世的人太理想主义,不实用,消极。“既出世又人世”——既投身到社会里,又能超越人世。如孔子、孟子,都是置身于社会斗争之中,又以天地境界为自己的人生境界,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这就是既入世又出世的表现。五、探究质疑,拓展延伸学生分组研讨后发言,师生共同完成。1、结合你对四种境界的理解,谈谈对下面文字的理解。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知帝力?”明确:反
8、映了古人尽管遵循自然法则,但不知不识这些法则,对这些法则无觉解,其属于“自然境界”。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