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783188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01
《2017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相见欢》word练习题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相见欢练习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注】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1)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3分)(2)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3分)(3)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4)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4分) (7).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
2、析。(4分)(8).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5分)(9)“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10).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11).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12).“相见欢”是这篇作品的 。(1分)(1
3、3).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C.“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D.“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14).画线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3分)(15)下列诗句与“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2分)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C.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D.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
4、哉。(韦应物《闻雁》)(16)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这首词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2分)A.国家灭亡之悲痛 B.收复中原之渴望 C.壮志难酬之愤激 D.怀念故土之深切相见欢练习参考答案(1)【答案】 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景物,“秋色”“夕阳流水”1分;特点,“冷落萧条”1分;感情1分。共3分) 【解题思路】 抓住景物“秋色”“夕阳”“流水”,分析特点“冷落萧条”,结合注释,点明情感“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2)【答案】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
5、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拟人”1分,分析及感情2分,共3分)【解题思路】“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几时收?”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直接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结句风悲、景悲、人悲,词人不禁潸然泪下。这是忧国之泪。作者要托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用拟人的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3)【答案】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
6、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解题思路】 “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中原沦陷,北宋的世家贵族纷纷逃散。“几时收?”这种“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直接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结句风悲、景悲、人悲,词人不禁潸然泪下。这是忧国之泪。作者要托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用拟人的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
7、忧国忧民的情感。(4)寓情于景。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5)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6).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2分)这样写一是表明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2分)(7).“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2分)“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
8、收复的无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