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T细胞淋巴瘤颅骨表现1例.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颅骨表现1例.pdf

ID:55611093

大小:915.7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18

外周T细胞淋巴瘤颅骨表现1例.pdf_第1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颅骨表现1例.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外周T细胞淋巴瘤颅骨表现1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部影像学HeadandNeckImaging576·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MedicalImaging:10.3969~.issn,1005—5185。2014.08.005外周T细胞淋巴瘤颅骨表现1例岳松虹魏晋艳曹向荣周俊林建词】淋巴瘤,T细胞,外周:颅骨肿瘤:磁共振成像;病例报告手术及病理:顶骨右侧肿瘤大小约2.0cmx2.0cmx1.5cnl,分类号】R733;R730.42侵蚀破坏颅骨、皮下组织及硬脑膜;左侧肿瘤大小约2.0cm~1.0cmx0.7cm,未侵袭硬腑膜,行肿瘤全切。病理结果:①HE染色:淋巴结结构完全或

2、部分破坏,残留病例简介淋巴滤泡,瘤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为中至大细胞,男,23岁,于40d前头顶部发现2个肿块,质硬,15d核形多样,呈圆核、扭曲核或锯齿核,胞质淡或透明,者左上肢无力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无日』j显阳町见R.S样大细胞,核分裂象多,内皮细胞肥大的小血征,血常规无异常。MRI平扫:顶骨两侧分别可见等T1等管增多,可见炎性多形的背景,小淋巴细胞、嗜酸粒细常信号影,与邻近脑组织分界清楚,可见明显压迹,右侧胞、浆细胞和灶性上皮样组织细胞(图1F)。②免疫组织£位于板障两侧对称性生长,大小约2.0cmx2.0cmX1.5cm,化学检查

3、:瘤细胞CD3(+),CD5(+),CD10(+/一),信号减低呈虫蚀样改变,左侧病灶与外板宽基底相连,CD56(+),TIA一1(+),粒酶B(+),Ki一67阳性细胞、约2.0cmx1.0cmx0.7cm(图1A、B);增强扫描示病灶数>60%。⑧病理诊断:顶骨高度恶性肿瘤,考虑外周清楚,呈明显均匀强化,板障可见显著强化,邻近脑膜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T—celllymphoma.1L脯膜尾征(图lC~E)。MRI诊断:双侧顶部多发占位性un—specified,PTCL—U)。,考虑浆细胞瘤或骨髓瘤。另,23岁,PTCL-u

4、患者。MRl平扫示顶骨两侧分别可见扁fi状等Tl等T2异常信号影,围绕板障对称性生长,板障内呈长T1、长;号,与邻近脑组织分界清楚,可见明显压迹(A、B):MRl增强扫描见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晰,脑组织未受侵犯,板见显著强化(C-E):病理镜下见淋巴结结构完全或部分破坏,残留淋巴滤泡,可见R—S样大细胞(HE,×400,F)讨论呈长Tl长T2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板障内亦见显著强化。鉴别诊断:①多发性骨髓瘤:以弥漫性的PTCL-U是一组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细胞、具有明显异骨髓信号改变为特征,T1wI高信号的正常骨髓消失,局部£及高度侵

5、袭性的恶性肿瘤,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最常见软组织肿块不明显。病变广泛,颅骨平片旱多发的穿凿样骨一种类型”】,约占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30%,成人居多,质破坏,尿本周蛋白阳性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对多发性骨罕见。淋巴结是最容易受侵的部位,其次还可累及结外髓瘤的诊断有意义。②颅骨转移瘤:好发于老年人,颅骨骨,常见部位有鼻腔、鼻咽、脾脏、肝脏及皮肤等,不常质破坏程度明显,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侵犯脑实质,瘤周水々累及部位包括肺、涎腺和中枢神经系统。既往研究报道肿明显,原发癌的存在则支持颅骨转移痈的诊断。PTCL—U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均位于幕上脑组织无特异

6、性影像学表现,播散性及侵袭性强,预后极差,易复T1WI呈低、等信号影,T2WI呈等、稍高信号影,增强发,误诊率高。尤其是发生在颅骨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较罕环形强化,在病灶中可见出血及坏死,但均无钙化[2,31。见,以致早期准确诊断非常困难,仍需进一步研究来加深认发于颅骨的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国内外报道较识,并期望从中总结规律。本例患者病灶为多灶性但局限于颅骨,与周围脑组织界(下转第580页)与晰,可侵犯板障及内外板,对颅骨内外板有轻微破坏,形尚完整,病灶围绕板障呈对称性生长,病灶平扫信号【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甘肃州730030TI、等T2

7、信号,信号均匀,未见囊变及坏死,板障内【通讯作者】周俊林E-mail:~1601@163.COIYI脏影像学CardiacImaging·580·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ChineseJournalofMedicalImaging病的诊治方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因其对图像检测犬顿抑心肌跨壁力学状态的变化.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质量、帧频方面等要求较高,也不能完全取代2D.STI。2010,26(9):1644-1647.[5]王静.存活心肌的影像学检测与评估.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左心室心肌纤维由一条起于主动脉根部、止于志,2011,19(4):263.266.肺

8、动脉根部的心肌带构成,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纤维[6]IshiiK,SuyamaT,ImaiM,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