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293860
大小:2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09
《教师和学生是如何参与课堂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师和学生是如何参与课堂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要满足学生这种强烈需要,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针对师生参与课堂这个问题,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一,什么是参与?1.参与是一种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参与不是某一教学环节的“休止符”。在传统的课堂中,往往只有在问题已经解决或已得到某个结论后,学生才能获得参与的机会,以向教师展示他是否掌握了,或是否记住了问题的答案。常见的方式是,教师讲完了某个教学内容后,用提问、组
2、织练习等活动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并根据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判断教学效果。诚然,利用学生在参与时的表现来检验教学效果,这完全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但是,对此,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学生绝大多数的参与机会都只是在结果已经取得后才出现?为什么不创造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对问题的探索过程、思维过程?2.参与的基础不是服从,而是平等、认同在课堂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组讨论时,学生是七嘴八舌抢着发言,大家说得热火胡天,但是,如果此时教师对他们讨论的内容提了一个问题,结果课堂马上变得一片寂静,学生表现得与先前判
3、若两人,在老师反复的询问下,也只有寥寥的几只手举起来回应。这样的冷场与刚才的热烈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常,教师在确定提问题时,很少考虑学生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学生觉得哪些问题值得研究,这样,学生的参与不是他们自发的要求,而是对教师的服从。素质教育的课堂要放弃这种被动服从的参与,提倡师生作为群体中平等的成员,课堂教学是整个群体的集体活动,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群体每个成员都对学习内容自由地提出问题、陈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回答他人的问题、评价他人的见解,用自己的视角去丰富群体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3.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
4、呼应,更重要的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是基于对教师的服从,那么,他们只是消极被动地参与,不过是在行动上级教师呼应而已。与这种形式上的参与相比,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学生参与不只是师生之间在行动上的呼应,更重要的他们在思维上的同步和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其发展水平,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即使学生与自己的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感,鼓
5、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所发起的思维活动或情绪体验,即教师与学生思维同步、情感共鸣。4.参与是沟通,不仅要表达自己,还要倾听他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讨论的初衷一般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给更多的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但是,我们在很多课堂上所见的小组讨论却是事与愿违:小组讨论不过是将“教师讲,学生听”翻版为“好学生讲,差生听”,或小组陷于无政府状态,小组内每个学生都在滔滔不绝地讲,此时学生的这种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教师的模仿,回忆一下我们所熟知的课堂情形:教师有权力要求学
6、生对他(她)的话语认真倾听,但是,又有多少教师能够要求自己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是当学生的发言与自己的意见相悖时,能够耐心地听学生陈述自己的意见和理由呢?教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到学生的行为中,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能倾听他人也就不难理解了。因此,要改变学生不会参与、不会沟通、不会倾听的现状,关键还在于教师调整自己与学生的交往方式。以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为学生提供既表达自己也倾听他人的双向沟通的示范。第二,为什么要参与?教师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教会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参与到解决
7、问题的真实过程中,不再死记硬背教师提供的答案,相反,他们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与教师一起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检验方案、修正方案、比较不同方案的特点进行选择等一系列真实的过程,从而掌握发现问题、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怎么去参与?1.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营造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大量实践也证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教学中,教师要把“教”与“学”当做师生之间“理解”与“交往”的过程,应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课堂上老
8、师不能以权威形象自尊,要尊重、理解、信任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中的朋友或同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举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时,应立即肯定:“你们真行”。当学生回答错时,应该鼓励学生说:“你再仔细想一想,肯定能答出来”。在教学中老师要经常走下讲台,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亲切交流,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倍感亲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