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4413765
大小: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6
《国学经典思维方式简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学经典思维方式简析一.自我超越有形有相的东西终归于毁灭,要实现真正的不朽,就要超越自我这个有限的存在。中国先哲将“道”作为超越一切有形有相的永恒存在。但这个道又不是不可么磨,高高在上的上帝,它“有情有信”,就在万事万物之中。理想人格的获得就在于与“道”自觉、自然而然地合一。道虽“有情有信”,它又超言绝象。要与道冥合,就需要超越一切形体和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中达到无限,在现实中实现永恒。中国知识分子习惯于自我克制和自我提升,不在躯壳上起念,追求某种精神境界,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中的应用。二.自我实现中国先哲的目的是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道德人性,
2、从中得到真正的精神享受,即所谓的“心中乐地”。这种实现完全是现世主义的,它主张在现世人生中实现最高理想,并不需要彼岸的永恒和幸福。因为永恒和幸福本来就在你的心中,随时可以实现和受用.中国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定为人生三不朽,正体现了中国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现世特征。然而,也同样由于这种现世的自我实现导致了中国人的功利主义、家族主义和个人主义。同追求永恒的精神境界正好形成明显的反差。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把“双刃剑”。这种着眼现世的自我实现既解释了中国人易于满足,长期安于小农生活的弊病,也成就了中华民族勤劳忍耐的美德。三.中庸之道中庸作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3、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执两用中,不走极端,如对圣人的描写,“宽而栗,严而温,柔而直,猛而仁。”(2)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最明显体现在中医对身体阴阳二气的调节上。(3)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至今仍有关于种小麦的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4)允执其中,保持平衡。(5)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在古代中国农业、医学、政治和人际关系之中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稳固了古代社会政治生活,缓和了阶级对立和贫富差距,协得此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至今对世界仍有重大意义。图片四.直觉思维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并不怎么重视逻辑思维,而习
4、惯于进行直觉体验。但这种直觉思维并不排斥理性思维,而是与理性思维交互为用,相辅相成,具有典型的思维特征。它目的在于把握对象的整体表象特征,其基本形式常常通过“顿悟”来表现。道家的“悟道”、儒家的“豁然贯通”、佛教的“立地成佛”,都是这种思维的具体运用。就思维的精确性来看,直觉思维是一种模糊的思维方式。这是因为,自然界或宇宙的本质,不可能通过推理或分析来把握,只能通过直觉来领悟。中国人的许多概念、命题歧义丛生,正是这种思维造成的。所谓的“天人合一”,所谓的心通万物,都是这种思维的必然结果。五.整体思维整体思维又称系统思维,它认为整体是由各个局部按照一定的秩
5、序组织起来的,要求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对象。中国古人的整体思维主要有以下特点,1)它形成了八卦、六十四卦、五行生克等整体结构模式,这些模式反映了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共同性。2)宇宙整体和作为整体的具体事物具有统一的结构,遵从相同的演化法则,并由此导出天地一理,万物一马,宇宙全息的结论整体思维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生活的影嫌诩是巨大的。中国人素有的“大一统”思想,中医的“头痛医脚,脚痛医头”的整体疗法,以及中国文化偏重综合、弱于分析、概念的模糊性等都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图片六.意像思维意象思维方式亦称为象征,是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来说明某
6、种抽象的观念或原则,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方式可分为三类:1)符号意象思维,用某种符号来象征一些神秘的自然法则,如《易经》中的“--”“-”,各种道教,佛教的灵符。2)玄想意象思维,用选择出的意象符号来象征事物本质或某种“形而上”的东西,如老子、庄子的“道”、玄学中的“无”“自然”,朱熹的“太极”、“天理”等。3)审美意象思维,通过塑造审美意象来达到某种带有文学艺术情趣的思想境界,如王维的诗、苏轼的词、中国的山水画等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中国传统意象思维的优点是富于灵感,带有跳跃性和创造性,但它的缺点是不够严密、精确,缺乏科学性
7、。从这种思维可以明白为甚么中国古人长于文学艺术的创造,而乏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七.循环变易中国古人认为,“物极必反”只是事物运动变化的一半路程。如果从事物的整个运动变化过程来说,则是一反一复,周而复始地循环运动的。老子一方面讲"道"生天地万物,同时又讲万物复归于"道",整个宇宙都处在这个大循环之中。《易经》同样也倡导终则有始,反复其道的变化观。中国古人不但用这种循环往复的变化观解释万物,还用它来解释社会运动和朝代的兴替。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董仲舒的“三正三统”说,把中国的历史纳入一永远的循环往复之中。以至于今天人们还常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皇帝
8、轮流坐,今朝到我家”。图片八.物极必反中国人普遍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向相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