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963618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4-11
《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智趣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智趣性汪鲁强何谓“智趣”?辞书上无可查考,但我以为当今语文教师最需要的就是我个人创造的这个语词,因为充满智慧的趣味性正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所缺乏的、也是与语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的根本任务紧密相关的重要属性。本文试图就此作些阐述。一、为什么说“智趣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属性?从理论层面看,智趣性是所有教育活动的根本属性,它也必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属性。英国的大哲学家A•N•怀特海的教育代表作《教育的目的》中有这样一段话:“理想的消失是人类努力失败的可悲证明。在古代的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
2、的是学科。从神圣的智慧——这是古人向往的目标,沦落到学校教材知识——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由此看来,智慧才是学校教育应当永远高扬的目标。我国当代思想家于光远先生则从趣味的角度阐述了教育教学的根本属性。于先生说:“教育者要使受教育者能够很好地接受自己施加的影响,就要使受教育者充分发挥其主动作用。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就必须善于运用关于受教育者认识运动的规律。这就不仅涉及到一般认识论的问题,而且还涉及教育心理学的问题。”(《我的教育思想》)“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追求愉快是人的本性。”(同上)“具有愉快情感,也是
3、人的一种优秀的素质。”(同上)于先生还认为“使得受教育者愉快会提高教学效果”(同上);于先生甚至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过“愉快教学”的提法,试图扭转只重视认知因素,过分强调智能发展,不重视或者忽视教学过程中“趣”的因素而使教学无趣、无情的严重局面。在悲悯哲人的深刻忧伤之余,教育教学的根本属性——“智趣性”也刻入了我这名语文教师的脑海。不仅如此,我甚至还想到了:——2004年4月22日,《教育研究》杂志社与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开封召开“教育热点问题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研讨会;深入探讨了教育与人的生命、教育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理念观照下
4、的课程实践、学校管理与生命关怀等问题。——近十多年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师大教科所所长裴娣娜主持的主体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然成为热点。所谓主体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依靠主体来培养主体的教育。主体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每个人全面、自由、充分地发展。主体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中严重忽视人的发展问题而提出来的,它在价值论上所关注的提高人的主体性的问题,仍是当今社会的根本问题。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使人不再单纯作为社会工具而存在,不再只充当被动服从的角色,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
5、:塑造知识人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教育信条。这一信条的人性设定是把知识、求知看作是人的惟一规定性,它颠倒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科学的范式是知识人所设定的知识界限,不在这一界限之中的经验和意识都被排斥在知识范围之外,由此,知识人的知识也就脱离了人的生活世界。在这样的知识观的主宰下,知识人的世界是一个意义缺失的世界。塑造知识人的教育信条应当在理论与实践的批判中逐渐解构。(2004年第6期《教育研究》)这三方面的信息,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人需要终身接受或享受教育的今天或明天,教育必须是为人服务的,它既要为人获得智慧提供平台,又要为人获得即时愉悦、幸福提供
6、沃土;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如果它本身不能为受教育者提供生活化的、幸福而充满意趣的平台,那么,毫无疑问它就是忽视人的生命、缺乏生命教育理念的教育,是忽视人的发展、缺乏主体教育理念的教育,是忽视人的生活质量、颠倒了知识(姑且不论将人类的智慧简单等同于知识之弊)与生活关系的教育。而且,教育的“智趣性”得不到弘扬而一直缺失下去,我们的大众教育岂不成了引导人们寻求来世幸福的宗教?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上上下下都在谈观念更新,课程更新。我以为,从语文教学三个层次的目标——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实学生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提高
7、民族素质,传承人类文明——看,要求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特别高,新课标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况且,语文教学有别于理论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其生动、形象性,这决定了语文教学理性思维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看春花秋月,喜意盈怀;观惊骇浪,壮怀激烈;听高山流水,叹知音难觅;歌大江东去,抒壮志情怀……语文应该是激情的飞扬,语文应该是灵魂的震荡,语文应该是才华的喷涌,语文应该是思想的闪光。因此,所有教育活动的根本属性——智趣性,尤应突出地体现在语文教学之中,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属性。从实践层面看,解决语文教学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大力弘扬语文
8、教学的智趣性。为何如是言?我们看看如下情况就清楚了。——语文教学的外部情况。2004年3月10日,《教育研究》杂志社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科研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