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者创作的角度论“词心说”-论文.pdf

从作者创作的角度论“词心说”-论文.pdf

ID:53755791

大小:1.74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4-23

从作者创作的角度论“词心说”-论文.pdf_第1页
从作者创作的角度论“词心说”-论文.pdf_第2页
从作者创作的角度论“词心说”-论文.pdf_第3页
从作者创作的角度论“词心说”-论文.pdf_第4页
从作者创作的角度论“词心说”-论文.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作者创作的角度论“词心说”-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28卷第1期中国韵文学刊V01.28.No.12014年1月JournalofChineseVerseStudiesJan.2014从作者创作的角度论“词心,说况’~’黄雅莉(新竹教育大学中国语言系,台湾新竹)摘要历来对于词学精神内涵的研究,多立足于从词体本位的基础上进行时代心理、审美观念的分析,然而对于词的创作历程中作家心理的生成机制,或从主体内在心灵即“词心”与生活体验的关系这一独特角度论词,尚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词为内在性情之至道,也是审美心灵的探险,更是生活体验的表现,“性情”与“词心”的观念侧重对主体内在世界的透视,这才是文学作品发生的根源。从宋明以来词学即有关于“性情”

2、的论述,尔后“词心”一词乃由清人冯煦首次提出,至况周颐而全面论述,清末王国维再立足于词体本身特性而强调“词人当不失其赤子之心”,“词心说”从作家内在精神的角度阐说而过渡到读者的鉴赏与批评,几位词家生卒年虽有先后的差异,且不一定是属于“并时性”的同一词派,但他们对于“词心说”的阐述既各具特色却又息息相关、后出转精。在看似平易简短的论述中,蕴藏着深刻的见解,笔者企图从散置在各家的片段论述中,从宏观视野上去阐明清代词学中主体性的多种涵义以及发展,并通过理论的阐释与逻辑的分析来弥补传统词话流于零碎、直观之失,由此以见“词心说”的意蕴丰富,实则已贯串为一个严整的思想体系。关键词清代词学;词心;冯煦

3、;周济;况周颐;王国维中图分类号:I2o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491(2014)O1—0043—019一前言清词的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一部流派史,然而尚有一些不属于任何流派的词论家,他们往在词学理论中许多重要的问题,如体性、体要、比兴寄托等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关注与阐释,然而对往又和某些流派内的词论家在词学主张上有诸多相于词的创作历程中作家心理生成机制的问题,或从似之处,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词论的研究时,有时必主体内在心灵即“词心”与“生活关系”的主客交流须打破派别的限制,进行宏观综合的考察。本文的这一独特角度论词,尚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研究乃以清代词论为范围,在

4、打破词派界限之后,可创作即人心感于外物的结果,文学作品是“人心”的以发现清代词论关于创作主体性的论述乃由冯煦论产物,研究文学,首先得研究作家的心理。作家在创词人秦观首次提出“词心说”、周济的“有、无寄托作活动中具有主导性,为创作过程提供内在的尺度,说”承之于后,至况周颐《蕙风词话》而全面论述、谭其主体意识贯穿在文学创作的始终。而作为鉴赏、献“用心说”承之,而后王国维《人间词话》再从词体批评主体的读者,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本身特性而强调“词人者当不失其赤子之心”,初步性,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作者和读者最终要通过作形成由“传统的性情论”向“现代的审美心理”转化品交流沟通,创作主体在创作

5、中具有重要地位,接受的词学主体性理论,终究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从儒主体与作品之间也必须具有适应性,足见“主体性”在整个文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家人格性情论而过渡至词之艺术本体的批评论。本·作者简介:黄雅莉(1966一),女,台湾彰化人,台湾新竹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研究领域为古典诗学、词学、现代散文。43文欲打破词评家所属词派或群体之间的界限,依据家”①[】(n姗),张耒《东山词序》说贺铸词是“满心而一般创作的历程和构思的规律,把整个文学的创作发、不得已而后工”[31(哪),黄庭坚《小山词序》以大过程分为几个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阶段,从作者半篇

6、幅述晏几道性格,都是要求在词中表现自我独创作的角度分为以下的三个阶段:“创作之前的准特的性情。当然,这个主体性也是有其规定性的。备与积累阶段”、“创作中的构思与想象阶段”、“创柳永和秦观的词作不能说没有作者的真感情,但柳作时下笔的表现与传达阶段”论述之。永失之“俗”、秦观失之“弱”,都受到当时人们的批评。如晏殊讥讽柳永俗词,晁无咎批评柳永“乏二沿波讨源:宋明以降性情论之发展韵”,苏轼以“气格”病少游乐府,从这些记载可看到词本是主情的艺术,就其表现情感而言,与作家他们提倡的是一种充份体现士大夫性情学养的、有创作表现的变迁有密切的关系,展现了从“艳情”到道德人格挺立其中的主体性。苏轼高扬主体

7、性,以“闲情”再到“性情”的发展历程,这种历程其实就是诗为词,打破文体界限,促使苏门弟子思考词的内在词的文人士大夫化。《花间》词是以男欢女爱为主本质的规定性。②旋律,特定的末世氛围,奠定了词香艳之风,“艳情”词体素被视为婉媚,但苏轼高扬主体精神与传成为词人首次自觉的表现主题。南唐君臣开始显现统婉约词不相符,陈后山评日“非本色”、李清照《词“闲情”与“性情”的消息:冯延巳以“闲情”的生命论》提出的“别是一家”,他们认为苏轼等人的词失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