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身炎症指标的影响研究-论文.pdf

戒烟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身炎症指标的影响研究-论文.pdf

ID:53745459

大小:143.1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2

戒烟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身炎症指标的影响研究-论文.pdf_第1页
戒烟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身炎症指标的影响研究-论文.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戒烟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身炎症指标的影响研究-论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9月第34卷第9期中国实用内科杂志911短篇论著戒烟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身炎症指标的影响研究黄鸿波,庄锡彬,李翠梅,黄弘,徐萌001:10.7504/n014080401中图分类号:R562.2+1文献标志码:A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戒烟;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因子一0l;白细胞介素-6Keywords: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quitsmoking;Creactiveprotein;fibfinogen;tumornecrosisfactor—;in—terleukin-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

2、PD)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主年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为(2.674-0.30)L,FEV要与肺脏对吸人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占预计值百分比为(65.3±6.1)%;戒烟失败组(B组)36关。许多研究表明,即使是稳定期COPD患者也存在全身炎例,年龄为(6O.61±4.91)岁,体重指数为23.03±1.64,吸症反应,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肿瘤坏死烟指数为(812-4-139)年支,FEV为(2.684-0.30)L,FEV占因子一0【(TNF一仅)、白细胞介素_6(IL-6)等全身炎症指标升预计值百分比为(67.94-6.6)

3、%;非戒烟组(C组)95例,年高⋯。COPD患者戒烟后全身炎症反应是否存在可逆性?龄为(60.494-8.77)岁,体重指数为23.42±1.29,吸烟指数其可逆程度如何?我们采用前瞻陛队列研究的方法,观察稳为(833±143)年支,FEV1为(2.654-0.29)L,FEV1占预计值定期COPD患者戒烟后CRP、纤维蛋白原、TNF—d、IL-6等指百分比为(65.4±5.1)%。各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吸烟标的变化,现报道如下。指数、FEV及FEV。占预计值百分比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F分别为0.038、1.464、0.915、0.125、1对象与方法2.

4、954,P分别为0.962、0.234、0.402、0.883、0.055)。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经我院肺功能室检查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肺通气功能(美国森迪斯Vmax肺功确诊的稳定期COPD男性患者(包括门诊及住院患者)。入能仪)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取FEV。及FEV占预计值百分比为肺功能评价指标。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选标准:(1)符合文献[2]COPD的诊断标准;(2)吸烟指数(吸烟年数×每天吸烟支数)>100年支;(3)试验期间未接指数。询问吸烟史。采血分别行CRP、纤维蛋白原、TNF一0I受除戒烟外的任何针对COPD治疗的患者;(4)现在或将来及I

5、L-6检测(北京康源瑞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血清有戒烟意愿的患者。排除标准:(1)参加试验前1个月内或CRP、纤维蛋白原质量浓度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血清TNF—试验期间有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IL一6质量浓度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上过程均的患者;(3)预期寿命<1年的恶性肿瘤患者;(4)合并限制对操作人员采取盲法。入组后1、2周,1、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6个月患者来院复诊,询问戒烟情况,复查CRP、纤维蛋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者。戒烟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1)患者自我报告参加试验的6个月内未吸烟;(2)经呼出气CO检白原、TNF—及IL一6等指标。运

6、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测证实(≤10×10即判断为未吸烟)。2项标准均符合即布或近似正态分布,采用均数4-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判定为戒烟成功。本试验获得我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批准,并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P<0.05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最终纳入戒烟成功组(A组)62例,年龄为(60.82±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3)岁,体重指数为23.61±2.05,吸烟指数为(852±100)2结果各组治疗前CRP、纤维蛋白原、TNF—oL及IL-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戒烟治疗后,A组较B、C组CRP及基金项目:泉州市科技项目

7、(2011Z64)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分别为0.000、0.042);而TNF一0【及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IL-6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电子信箱:crai~07@163.tom1)。912ChineseJournalofPracticalInternalMedicineSep.2014Vo1.34No.9ABC;组组组例^例^^例676918582±±土}勰B576盯±+一+一;∞3330【、IL-6没有明显变化,与上述研究结果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