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271502
大小:277.7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17
《巴楚民风民俗与刘禹锡旷达情怀的关系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2期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6月20日V01.33No.2JournalofKaifengInstituteofEducationJun.202013doi:10.3969/j.issn.1008-9640.2013.02.003巴楚民风民俗与刘禹锡旷达情怀的关系研究田海花(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刘禹锡在二十三年漫长的贬谪生活中没有陷入消沉。他不像柳宗元那样沉浸在个人的悲苦情绪中,而是超越了自我,以坚韧乐观的人生态度,昂扬的姿态面对不幸的命运。这与他个人修养不无关系.更重要的是,朗(湖南常德)、夔(重庆奉节)、连(广东连县)、和(安徽和县)四州当地的民风民情
2、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动活泼的歌谣音乐、辛苦耕作的劳动场景、男女婚恋的民风民情使他忘记了个人情绪,将关注点投射到充满异域风情的贬谪地人们的生活上,创作了一批充满音乐美、画面美和人情美的民歌体乐府诗,成为文学史上亮丽的风景关键词:刘禹锡;贬谪;民风民俗;超越悲情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40(2013)02—0007—03刘禹锡是中唐杰出的文学家与思想家,“元和五最后以失败告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革新志士也被大诗人”之一。他因为参与“永贞革新”,被旧党排挤一一逐出京城,开始了他们的贬谪生涯。在朝廷之外,贬至“巴山楚水凄凉地”长达二十三年刘禹锡先被贬为连州刺史
3、.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之久。然而,他没有像柳宗元那样沉浸在个人悲苦的为郎州司马,并且“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在郎贬谪命运中不能自拔,而是超越了个人的悲喜愁情,州谪居十年之久。元和十年(815年),终于奉召人以乐观旷达的精神继续创作,吸收民歌的养分,创作京,又因《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出为连州刺史,此后优秀的诗篇。他先后被贬至朗、夔、连、和四州,当地又被迁谪夔州、和州,被弃置在“巴山楚水凄凉地”长充满异域情调的风土人情.不仅为他提供了独特的达二十三年之久。被朝廷遗弃的命运是令人痛苦创作素材,更使他能够在贬谪生涯中避免消沉,以昂的。《登陕州城北楼却寄京都亲友》:“独上百尺楼,扬的姿态、豪迈的
4、气魄超越了贬谪文学悲情的局限。目穷思亦愁。初日边露草,野田荒悠悠。尘息长道他以当地人民生活为题材的诗篇,尤其是在民歌基白,林清宿烟收。回首云深处,永怀帝乡游。”[1(PI80)眼础上所谱写的乐府诗,如《竹枝词》l1首、《踏歌词》4前的荒田野水正是他内心苍凉寂寞的写照,远离京首、《杨柳枝词》11首等民歌乐府诗,充满音乐美、画师,亲友远隔,前途渺茫,不知归期。《谪居悼往二首》面美和人情美.成为文学史上亮丽的风景。中“悒悒何悒悒,长沙地卑湿”与“郁郁何郁郁,长安一“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远如日。”⋯(和《上杜司徒启》中“一自谪居,七悲、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秋气
5、。越声长苦,听者谁哀?汤网虽疏,久而犹诖。失武宗会昌二年(842年)。贞元九年(793年),他与柳意多病,率不待年。心如寒灰,头有白发⋯⋯”,把内宗元同科进士及第,不久又通过博学宏词科和吏部心的苦闷忧伤渲染到了极致。他在“地居西南夷,土取士科的考试,连登三科。他深受儒学影响,充满济风僻陋”的郎州时所写的这些诗句,集中体现了他孤世情怀,不满唐王朝藩镇割据、干戈连年、宦官专权、苦憔悴的心态。[23然而,刘禹锡并非完全听任自我内朋党倾轧,遂与柳宗元等一批有志之士加入王叔文心苦闷情绪的蔓延,很快他便将视线投注到西南边的政治革新运动.即“永贞革新”。因为触犯了宦官和陲充满情调的风土人情、欢歌曼舞与
6、少数民族的生保守势力的利益,受到他们的联合抵制与打压,革新活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超越了自我。收稿日期:2013—04—02作者简介:田海花(1987一),女,湖南怀化人,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至隋文学。·7·二、巴楚民风民俗对刘禹锡心灵的净化禹锡之辞也。”刘禹锡观看蛮人的祭祀,被这些“奇杨行正在《巴楚文化的成因及特征辨析》一文中怪”的活动形式吸引,并将此记载下来,黄常明《诗说:“巴楚文化是巴文化、楚文化在特定的地理环境、话》云:“宾客谪居朗州,而五溪风俗,尽得之矣。”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交汇激荡而面对巴楚的自然风景、少数民族的
7、奇异风俗与成的新的区域文化。”当地人们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他并不是采取漠视或仅是文人的旁观态倔强地活着.他们乐观勇敢精神极大地感染了刘禹度.而是能通过外在的环境来反观自我,不断开阔心锡,使他能减少幻想,面对现实,“所以慢慢地,他早胸,从社会理性规范中得到解脱,正如《浪淘沙词九期那种强烈的忧伤感被奇特的巴楚文化和民俗逐渐首》(其八)所言:“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冲淡和部分地消溶。因而对那艰苦但又显得清静坦沈千淘万洒虽辛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