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128344
大小:2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1
《《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鹤楼送别》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苏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诗兼美的文包诗。文中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春景生机盎然,两人之间是浓浓的依依惜别之情。一、针对学情,解读教材。作为五年级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学习“文包诗”,比如第二册的《咏华山》这篇课文。从低年级到中年级,学生对“文包诗”的结构熟悉,能很快地找到诗文相对应的地方。如果教学《黄鹤楼送别》这篇文包诗时,仅仅和以前一样,停留在找出诗文相对应的地方,学生就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长。该如何提升学生的能力呢?高万同老师说:“文包诗”课文,是实际指导学生真实地从阅读中获取对于
2、学习古诗有用的信息,寻找学习古诗的途径与方法,所以,指导阅读“文包诗”课文,要突出其“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长期阅读“文包诗”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真实的阅读能力”,比阅读其他课文更具有实用性。所谓“真实的阅读”,是指为需要、为实用、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而不是把课文仅仅当作“例子”进行“模拟”实践的“阅读练习”。针对学情,依据年段特点,在上第一课时时,除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外,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和诗句相对应的句子,对全文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在上第二课时时,就不用生硬地进行诗文对照,而是在品读文本的基础上,组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文中语言,理解重点字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这首诗的意思,使文本语言得以内化,加以运用,真正读懂这首诗,拓宽、深化对古诗意境的领悟,提高古诗鉴赏能力,还可以从短文中学习语言、增强语感,收到了读文学诗的双重功效,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二、各要素交换使用,构建多向度教学平台。恰当运用EEPO要素组合方式,重点关注听、看、讲、想、做、动、静以及各要素交换使用等教学互动要素。组合不同要素,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觉,顺应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恰当运用平台互动方式,抓住关键要素,构建多向度教学平台,用一个有深度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古诗中的“孤帆”二字较难感悟,我选择在品读第4自然段时构建多向度教学平台,突破这个难点。学生先理解“伫立”和“
4、凝视”这两个词,再让同桌讨论,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远方,在看什么?有部分学生易受文字的影响,认为是看江水,有些同学则会有自己的思考。这就形成一个探讨的氛围。引导学生把长江上数以千计的船和“孤帆”进行比较,从而感受李白内心的眷恋怅惘之情。在这里,看、想、讲、听、动各要素交换使用,让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了课堂实效。三、紧扣“情”字,关注诵读。整篇课文如诗如画,适合在感情朗读之中,引导学生领会文字背后两人的深情。一上课,就播放《送别》的歌曲,让送别的离愁别绪慢慢渗入孩子的情怀,为学文创设良好的情境。之后,几次音乐的运用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对几处文本的诵读各有
5、不同的安排。比如,读孟浩然的话,分“安慰”、“强忍心中留恋”、“对友谊的充分信任“这三个层面来读出两人的心潮起伏和深情厚谊。在诵读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时,采用引读方式,从一分钟十分钟到半个小时,用时间的推移,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古诗的吟诵也是层层递进,最终形成高潮。四、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能动性。如果学完课文,由老师出示其他送别诗,这仍然是老师给,而不是学生主动地学。我让学生课后分四人小组合作,搜集送别诗,选择小组同学都感兴趣的一首,了解背后的故事并记录下来。这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语文学习并不局限在课堂上。这个学习任务能促使学生们在课后动起来,去主动
6、学习,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互动到主动,再到能动性的提升,提升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