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3125411
大小:15.2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1
《低钾血症的处理-补钾途径的选择及其步骤.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补钾途径对钾吸收的研究急诊科主任医师肖彪钾对心肌、横纹肌等电兴奋组织的应激性有着重要作用。血钾的正常参考值为3.5~5.5mmol/L,当低于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当低于2.5mmol/L以下时容易产生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软瘫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如不及时提高血钾水平会危及患者生命。因而,为及时快速纠正低血钾症,高浓度补钾已经被临床所应用,但其补钾的途径、浓度和速度对提高钾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将其护理进展综述如下:参照血清钾水平,大致估计补钾量。1.补钾途径1.1口服钾在消化道中90%被肠道吸收,且安全可靠,因而口服补钾最直接、
2、方便、简单易行,且维持时间也很长,其特点是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患者服用后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消化性溃疡及出血。口服钾盐主要用于轻型低钾血症或预防性用药以及无胃肠道反映的病例。常用的口服钾盐有:枸橼酸钾、氯化钾缓释片和10%的氯化钾注射液。氯化钾是临床最常用的补钾制剂,主要用于钾血症伴有低氯的患者。每日补钾量可根据下面的公司计算:含钾药物的克数=(含钾药物分子量x补钾克数)/钾的原子量。口服补钾的过程中应注意:因钾盐对肠胃道黏膜有刺激性性,应饭后服用。口服钾盐口感不佳,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可配以果汁、牛奶服用。为了减少胃肠道刺激,
3、可将10%氯化钾注射液10~20ml加温水稀释后口服,3次/d。有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采用。口服药物后要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不适症状,轻者可给予对症处理,重者改用静脉或者其他方式补钾。1.2静脉补钾静脉途径是最常用的补钾方式,适用于重症低钾血症的患者。为及时、快速的纠正低钾血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已普遍采用高浓度补钾,一般选用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其优点是能迅速提升血钾水平,防止低钾对心肌应激性及血管张力的影响。但静脉补钾必须同时输入一量的液体,会增加心脏负荷,实质导致心力衰竭,而且会导致静脉炎及疼痛的发生,目前,微量泵的临床应用解决了这一
4、难题,微量泵静脉推注补钾在不断增加液体的情况下,高浓度钾匀速进入体内而不会增加心脏负荷,避免了大量突然输入高浓度钾导致高钾血症的危险。1.2.1静脉补钾量静脉补钾量应根据患者的血清钾浓度和尿量而决定,不可盲目输入。可根据公式计算:补充氯化钾量=(欲达血钾浓度-实测雪钾浓度)x0.3+尿中失钾量。尿中失钾量以每500ml尿补134mmol氯化钾估算。唐白云认为先天型心脏病患者术后每排100ml尿补2mmol钾,风湿性心脏病及搭桥患者术后每补2~4mmol钾。4/41.2.2补钾浓度和速度常规补钾原则浓度不超过0.3%,滴速不超过40~60滴/min,但对于严
5、重低钾血症的患者高浓度快速纠正钾是非常必要的,李玮岩认为一般以10mmol/L为宜,症状明显者可达10~20mmol/L,严重低钾症引起心率失常或呼吸肌麻痹而危机生命时可达40~100mmol/L,AHA推荐,当低钾血症导致心脏停搏不可避免时,应首先在1min内稀释后竟注射氯化钾0.149g,其后5~10min再给予7.45%氯化钾静脉滴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血压、减少致命心率失常的发生,促进血钾水平的提高。1.2.3静脉炎的预防护理由于高浓度钾溶液对血管壁的刺激,可使血管壁走向发红,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在补钾的过程中,对不能耐收者,应立即开通第2支静脉
6、通路,俩功能条通路各以原来一半的速度补钾,穿刺部位放置热水袋,给予保暖,减少血管痉挛。温热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改善血液循环,使血管壁扩张,痛透性提高,减少静脉炎的症状及血管壁损伤,但应注意防止烫伤,徐玉花采用六味醇外用防止输液所致静脉炎,有效率达100%。张广清的能用红花与当归按照3:1的比例,洗净湿润后,浸于20倍剂量的55%乙醇中,浸泡1个月,过滤,在发生静脉炎的血管处湿敷1h,每日4次,4~6d可治愈。刘淑芹等采用自制复方龙石膏外敷治疗输液所致的静脉炎,其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镁湿敷法。1.2.4疼痛的预防护理钾离子是致痛因子,输入血管后除自身的物
7、理刺激外,尚可引起体内神经介质,如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物质不同程度的升高,从而致使穿刺部位出现疼痛。静脉补钾疼痛程度和钾的浓度呈正相关,和滴注的速度呈正比。陈明慧等对300例静脉补高浓度钾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在同一穿刺部位,同一钾浓度、补钾速度,糖盐水或生理盐水作溶剂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其机理就是钠离子进入组织后,使神经细胞超级化其兴奋性降低,使痛阀升高,从而缓解疼痛。范作升采用翻转针柄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常规操作后,将针柄逆时针翻转180度,至对侧固定,其疼痛发生率为12.5%,原因是针头斜面对血管下壁,药物流向发生根本改变,对于原离或避开了
8、对体表敏感神经末梢的刺激,血管下壁及深部组织敏感度差,疼痛的发生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