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doc

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doc

ID:53068346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01

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doc_第1页
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doc_第2页
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doc_第3页
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摘要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与椎间植物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10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均行椎间及后外侧植骨,对三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术后较术前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具有可比性。手术方法:A组31例使用椎间融合器(Cage)联合应用TSRH/RF系统治疗,均采用钛合金多孔螺纹状椎间融合器(Cage)及其相匹配的手术器械,17例椎弓根内固定使用TSRH,14例椎弓根内固定使用RF。患者俯卧位,均行插管全麻,以滑脱椎为中心,后正中路切开皮肤、皮

2、下组织,沿骨膜下剥离显露病变椎板及上、下方各1个正常椎板,切除病变椎板,彻底松解神经根,而后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B组:患者俯卧位,48例单纯使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均行插管全麻,后正中入路,单纯后路经椎弓根完成复位内固定。其中使用TSRH器械12例,RF器械26例,Ssteffe钢板10例,同时切除病变间隙的椎间盘。C组:患者俯卧位,23例单纯使用椎间融合器治疗,均行插管全麻,后正中入路,根据Cage标准植入方法,每个椎间隙对称植入2枚装满骨屑的融合器,骨屑取自切除的椎板和棘突,利用牵张-复位原理完成复位,取骼骨植于横突及残留的小关节突外侧。随访及疗效判断标准:全部病例

3、随访1〜7年,平均2年4个月。分别测量术前、术后及最后随访时的滑脱率、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JOA评分包括主观症状(0〜9分),客观体征(0〜6分),无症状者15分,手术前及随访时进行二次评分,测算好转率(RIS)o结果判定:RIS>75%为优,50%〜74%为良,25%〜49%为中,0%〜24%或JOA评分低于术前的为差。结果滑脱角随访结果:滑脱椎间隙下缘与S1上缘之夹角,前凸为负,后凸为正。三组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术后与术前比较,滑脱角都有明显改善(P<0.01),随访时滑脱角丢失程度B组、C组明显高于A组(P<0.01)o复位程

4、度随访,结果见表1。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随访,结果见表2oJOA评分A组:优11例,良18例,中2例,优良率93.5%。B组:优11例,良19倒,中16例,差2例,优良率62.5%oC组优7例,良10例,中6例,优良率73.9%oB组、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o并发症:A组椎间融合器位置欠佳2例;术后足趾背伸力减弱1例(3.2%),2个月后恢复;硬脊膜撕裂1例(3.2%),经修补后未见有脑脊液漏。所有患者所有节段均获骨性融合,未见假关节形成及断钉。无1例并发感染。B组长期采骨区疼痛1例,植骨未融合、假关节形成6例(12.5%);断钉、松动2例(4.2

5、%)oC组椎间融合器位置后移压迫神经、出现下肢抽痛1例(4.3%),经翻修后神经症状消失;椎间融合器平均沉陷2mm;椎间植骨不融合2例(8.7%)。讨论正常人的腰椎排列整齐,如果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其中一个腰椎的椎体相对与邻近的腰椎向前滑移,即为腰椎滑脱。发生腰椎滑脱后,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仅仅在是拍片时发现;也可能会出现各种相关症状,如腰痛、下肢疼痛、麻木、无力,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异常。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甚至躯干缩短、走路时出现摇摆。如果腰椎滑脱没有明显的加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定期复查腰椎X线,了解滑脱情况。如果有腰痛和腿部的不适,在休

6、息后通常症状可以得到缓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使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该症疗效明显提高,90年代以来椎间融合器也被逐渐广泛采用,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在使用中,虽然复位作用较好,但椎间纵向撑开作用差,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高度改变不大,再则对脊柱前中柱支撑稳定作用无明显改善,使椎间不稳定因素存在。椎间植骨易出现塌陷、吸收、假关节形成,绝大部分轴向应力及剪力由内固定装置承载,发生断钉、断棒,导致复位丢失、滑脱复发。尽管生物力学证明椎间融合器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但单独应用仍有并发症,所以,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主张联合使用两种内固定。我们的临床疗效指标也证明两种内

7、固定系统联用效果较好。缺点是该术式较复杂,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对术者经验要求高,本组远期随访病例尚少,因此仍有可能出现植骨不融合、内固定失败的隐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