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870469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31
《浅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摘要信用风险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的关键问题,信用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由于信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威胁到了整个国家金融行业的资金安全,因此,商业银行、政府部分等单位都对信用风险管理非常关注。下文将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定义和特点,再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改善方法。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信用风险的概念可以分成两个方而,传统的观点和现在的观点。1.1信用风险的传统概念在传统概念中,信用风险也被称之为违约风险,英定义为交易双方无法抵抗的风险,也
2、就是只因为债务人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返还债款,导致贷款人受到亏损的风险。其中亏损是在借贷双方有一方出现违约的情况下才存在。但是在现代金融业和银行业不断发展之时,传统的信用风险概念已经无法正确对当前信用风险管理的性质和特性进行全面的定义,其主要因素是由于信用产品的市场价值会跟着债务人的还钱能力和信用值情况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借贷交易中的相关投资人和商业银行都会因为贷款资金无法及时收冋而收到影响,债务人信用也会因此而大大降低,这对其口后再次进行贷款将会有极大的负面影响。1.2信用风险的现代概念在现代概念中,信用风险是因为债务人或借款人违约而产生亏损的
3、风险,以及因为债务人的信用等级、履行合约的能力出现变化而使得交易市场的债务价值也跟着出现变动,进而导致合同出现贬值亏损的风险。从这一概念屮可以得出,信用风险主要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违约风险和信用变化风险。违约风险的定义是指借贷双方中任何一方不想或无能力履行合约,导致交易双方另一方出现亏损的风险。信用变化风险的定义则是指因为信用等级的变化导致交易一方出现亏损。这一概念更能满足当前金融业、商业银行等有关单位对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全面理解。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有一般金融风险中必然性、普遍性、传输性、密闭性等特点,同时也具有自己的
4、特性。2.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有非全面性的特点从造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因素来分析,主耍是由于单个企业或个人违约和信用等级变化而造成的,非全面性特点很显然。因此,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之时,要和借贷双方沟通好,关注其信用等级变化和还钱能力,并用分散化投入的非全面性风险管理标准进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2.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有内生的特点这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特性,也是对借贷双方利益和亏损影响最大的特点,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债务人不愿意或无能力还钱。因为说,出现信用风险的主因在于交易双方的个人因索,这就需要在进行交易之前,双方要对对方的信
5、息进行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了解清楚其信用等级。2.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有发生率不明确的特点从借贷交易双方的盈利分布图來分析,曲线图并不具备对称性,这也表明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生率不明确。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普遍存在,并影响着交易双方的利益。由于信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威胁到了整个国家金融行业的资金安全,因此商业银行、政府部分等单位都对信用风险管理非常关注,特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3.1规范信用评级标准相应的管理部门要强化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对信用风险的评级标准进行规范化,提倡通过先进
6、的技术降低风险控制成本,进而提高风险的管理能力。可以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将银行内部的数据库进行升级和规范,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交易操作的成交时间,还可以有效地对交易双方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看起来更加直观,对信用的评级也更快更准;二是借助第三方专业评级中心对交易双方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分,通过专业评级机构所提供的庞大数据和信息,能够更准确地分析交易双方的信用度,进而有效地减少商业信用风险的发生。3.2研发可行性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和策略目前,国外相关行业人士对信用风险的分析方法主要包含两种:利用主观判断法和财务统计中的动态计量法,其发展模式越來越趋向于
7、从单笔交易的信用风险管理过渡到组合式的管理。但是我国当前在对这两中方法的应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设备过于陈旧、技术无法跟上等。但无论是进行组合管理方法还是进行对交易双方信用的评级方法,都西药使用到的工具是信用评级作为模型输入变量。因而就要求更深入地研究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更好的满足信用评级的标准。3.3强化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工作对于银行的保监会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明:(1)当标准化的管理向风险管理演变时,若想提升尽管力度和治疗,则需要将合规性和风险性有效的连接连接起来,真正做到信用分险的防范和控制。(2)确立
8、统一的非现场管理制度,并保证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不能三分钟热度。同时还要对监管进行规范化记录。参考文献[1]刘晓勇•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研究•金融研究.2006(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