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698395
大小:14.01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2-25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六单元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新人教版.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 语》自主赏析课前自学预案希 稀 稀疏莫 暮 晚一天、两天,引申为年纪稍长何妨,意思是有什么关系少年,不到20岁的人连词,如果副词,至于连词,或者到……去,往介词,依照,遵从连词,像,如同动词,及,比得上名词,方形名词,计算面积的单位,方圆名词,道,指是非准则副词,正,才动词,给予动词,赞成连词,和语气词代词,你们代词,你副词词尾,相当于“地”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作动词,戴着礼帽名词用作动词,吹风,乘凉形容词用作动词,留在后面五、特殊句式(1)①毋
2、吾以也②不吾知也③则何以哉以上句子是___________类倒装句。宾语前置(2)①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②异乎三子者之撰③浴乎沂,风乎舞雩以上句子是___________类倒装句。(3)可使有勇以上句子是________句。状语后置省略一、作家剪影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曾在鲁国做官,后又周游许多诸侯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未被采纳,于是创办私学,致力于教育工作。创造了以“礼”“仁”“中庸”“教”与“学”为主要内容,包括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
3、等思想在内的完整学说,成为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高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和“有教无类”的旗帜,相传有学生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晚年整理编写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二、资料存盘礼崩乐坏的局面,积极救世的理想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虽说已是“礼崩乐坏”的局面,但周王室的精神统治力量还在,与战国时期“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局面不同,孔子也还只是忧心忡忡而已,尚有一种纡徐气象。在此社会大背景下,孔子追求的是“克己复礼”,所以在课文中他对几位弟子的理想就有了不同的评价。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的
4、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孔子的思想与主张主要体现在《论语》中。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论语》是读书人必读的经典著作。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宋儒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5、;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三、意旨探微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和性格,反映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课堂探究学案1.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内容鲜活,极富表现力。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参考思路】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抱负之大可见一斑。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思的情况下抢先
6、发言,显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比子路言称的中等国家,要小得多,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六十”,十分谨慎。他认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可见他娴于辞令的特点。2.用原文句子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孔子对四个弟子的回答有怎样的反应
7、或评价。【参考思路】弟子志 向孔子的反应或评价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哂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批评其不谦虚、鲁莽、轻率冉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加以鼓励,因为小国也是国家弟子志 向孔子的反应或评价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对其志向作了分析并增强他的信心,连续三个反问句,说明公西华说的是礼制、仪式的小事,其实就是国家大事,他能够通晓礼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