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历史.ppt

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历史.ppt

ID:52646248

大小:1.00 M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4-12

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历史.ppt_第1页
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历史.ppt_第2页
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历史.ppt_第3页
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历史.ppt_第4页
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历史.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历史.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合成氨工艺主要内容:1、氨合成概述2、氨合成的热力学基础3、氨合成动力学4、原料气的生产与净化5、氨生产全流程6、合成氨生产发展趋势7、尿素的合成§13-1概述一、合成氨的重要性生产氮肥、硝酸盐、胺、纤维、染料等。二、原料路线直接原料:氢和氮以下方法获得粗原料气:氢气、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粗原料气变换:变换气以氢气、氮气、二氧化碳为主,其中氢分子与氮分子之比为:3:1除杂净化得到合乎要求的氢氮混合气。三、氨合成原则流程和各化学反应过程相互关系氨合成这一步最困难,工艺条件要求也最严格,是主要化学反应过程,应首先进行优化。§13-2氨合成的热力学基础一、氨合成反应与反应热二、

2、反应平衡常数三、影响平衡时氨浓度的因素1、氢氮比R:R=3(此时y最大)2、温度:温度越低,Kp越大。低温催化剂为发展方向。3、压力:压力越大,平衡浓度越大。4、惰性气体含量:有较大的影响。§13-3氨合成动力学一、催化剂铁催化剂:A10型催化剂:活化能约170KJ/mol,起燃温度370度,耐热温度510度,活性最高时的温度450度左右,粒径2.2~13mm.二、反应动力学不同粒度催化剂、压力30MPa、空速30000h-1时,不同温度下的反应结果:低温时:化学动力学控制,氨含量不受颗粒大小影响;高温时:内扩散控制,小颗粒催化剂效果较好。§13-3氨的合成与分离一、工艺条件的优化1

3、、温度:400~510度(可逆放热反应,最快反应速率时的反应温度随转化率的提高而降低)2、压力:加压有利于提高转化率。20世纪:10~15MPa;近年:3~4MPa3、空间速度:气固相催化反应空间速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生产强度越大。4、氢氮比:氮的活性吸附为合成反应的控制阶段,氮的含量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大,略低于3可加快反应速率。实践:32MPa、450度、催化剂粒度1.2~2.5mm空速24000(1/h)、R=2.5出口氨浓度最大采取的方法:新鲜原料气比为3,混合后的循环气在合成塔入口的比约为2.8。5、进塔气中的惰性气体含量:一般≤2%6、催化剂颗粒:反应初期:温度440~47

4、0度粒径0.6~3.7mm;反应后期:温度420~440度粒径8~16mm二、氨的分离方法:降低温度使氨液化通过气液分离器使液氨与其他气体分离。四段冷激轴向合成塔原料气→主进气口→沿环隙至顶部→换热器管间预热420度,与冷激气混合温度降为410度→第一段催化剂床层,温度由410上升到496度再与冷激气混合降至430度,此时NH3%为6.9%→二段、三段、四段→中心管→换热器管内→出塔(130~200度)径向塔:气体的走向是径向,每段催化剂的厚度只有塔径的30%~70%。径向塔的优点:1、阻力小:通气面积大、催化剂床层薄;2、空速高;3、催化剂活性高四、合成与分离循环流程一次分离流程只

5、进行压缩和冷却液化分离。适于合成压力较低(约10-15MPa)出塔气中氨%<12%二次分离流程适用于压力较高(约30MPa)的场合。处理过程中出塔气氨%≈15%,第一次分离是在水冷的条件下使近一半的氨液化分离出去,气体中剩余的氨%=8%经压缩机升压和氨冷在-5度的条件下进行二次分离。§13-5原料气的生产与净化一、生产原料气的原料天然气、油田气占18.6%、轻油6.3%、重油8.1%、煤和焦65%、焦炉气1%原料气的生产分两步:造气和变换二、以煤焦为原料的造气过程及其优化造气与送风的五个阶段间歇操作:第一阶段为送风发热,后四个阶段为造气。1、空气吹风:送风发热、提高炉温2、上吹造气:

6、将水蒸气和炉气从炉底吹入生产半水煤气经废热锅炉、洗涤塔送至气柜。3、下吹造气:上吹后炉底温度降低,炉顶温度尚高,改为下吹造气。先从炉顶向下吹几秒水蒸气,防止直接吹空气与煤气相遇爆炸。得半水煤气经废热锅炉、洗涤塔送至气柜。4、二次上吹:为返回第一阶段空气吹风做准备,同时回收炉内残存的半水煤气。防止炉底爆炸,先吹水蒸气。持续时间很短。5、空气吹净:把炉内残存的半水煤气吹出并收集。持续时间更短。五个阶段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需3~4min。生产出的半水煤气中:H2%=38~42%;CO%=27~31%;N2%=19~22%;CO2%=6~9%.少量的甲烷、氧气、硫化氢、二硫化碳等。三、变换1

7、、化学反应与平衡转化率变换的目的将一氧化碳变成氢。2、工艺条件的优化(1)、催化剂:铜催化剂: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铝烧结用氢还原活性温度为180-250度,为低变催化剂。铁铬催化剂:氧化铁、氧化铬,活性温度为350-450度,为中变催化剂。(2)、原料气组成:使水蒸气过量,提高转化率。200度时,CO与H2O体积比由1:1提高到1:6时转化率由93.8%提高到99.9%。(3)、反应温度:可逆放热反应最大反应速率时的反应温度随转化率提高而降低。因此:反应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