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廊基坑监测方案模板.doc

城市通廊基坑监测方案模板.doc

ID:52636847

大小:323.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29

城市通廊基坑监测方案模板.doc_第1页
城市通廊基坑监测方案模板.doc_第2页
城市通廊基坑监测方案模板.doc_第3页
城市通廊基坑监测方案模板.doc_第4页
城市通廊基坑监测方案模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通廊基坑监测方案模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哈尔滨站枢纽改造工程哈尔滨站改造工程城市通廊监测方案编制:刘同占审核:高鹏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站改造项目部二○一六年四月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1三、地质概况2四、监测方案编制依据5五、监测项目内容5六、监测与测试的控制要求6七、测点设置6八、测试方法原理7九、监测周期及预警措施9十、提交成果10十一、质量目标和保证措施10十二、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和保证措施12一、工程概况城市通廊为哈站改造工程中重要项目之一,为连接哈站主站房与子站房重要通道,同时也是旅客流通的重要输送通道。由于现场实地原因城市通廊基坑开挖分南北场进行,以既有Ⅻ道为分界线先对北场城市

2、通廊部分进行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平面形状复杂,主体基坑尺寸:74.5m*97.1m,基坑最大开挖深度为:13.45m,基坑内部工程桩为混凝土灌注桩,主体结构外分别布有Φ0.8m@1.0m的围护桩及三轴水泥搅拌桩。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中的任一量值超过容许的范围,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状态,当土体变形过大时,会造成邻近结构和设施

3、的失效或破坏。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基坑工程设置于力学性质相当复杂的地层中,在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变形预估时,一方面,基坑围护体系所承受的土压力等荷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地层和围护结构一般都作了较多的简化和假定,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异;加之,基坑开挖与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以及地面堆载和挖机撞击等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现阶段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对结构内力计算以及土体变形的预估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并在相当程度上仍依靠经验。15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

4、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特别是对于类似本工程复杂的、规模较大的工程,就必须周期性对周边环境进行观测,及时发现隐患,并根据监测成果相应地及时调整施工速率及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道路、既有线、市政管线及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本工程监测的目的主要有:(1)根据监测结果,发现可能发生危险的先兆,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防止工程破

5、坏事故的发生,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2)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有效控制施工对建(构)筑物、道路、既有线、地下管线影响的目的;(3)为设计人员提供准确的现场监测结果使之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求得更准确的设计参数,修正理论公式,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原有的设计方案,以指导下阶段的施工,确保地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同时也能为其它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4)通过跟踪监测,保障基坑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三、地质概况1、根据勘探资料分析,拟建场地土层分布总体规律如下:(1)第①2层杂填土广泛分布整个场区,层

6、位普遍较厚。(2)第②23层粉质粘土主要为黄褐色,分布较有规律,呈层状分布,层位较厚,主要以硬塑及可塑为主,含氧化铁、锰,性质较好。局部含②21及②22软可塑-软塑状态粉质粘土夹层。15(1)第③53层黄褐色粉砂,分布较有规律,呈层状分布,砂质较均匀,含少量黏性土,呈中密状态。部分地段上覆稍密状态的③52层黄褐色粉砂,局部地段揭露密实状态的③54层黄褐色粉砂。(2)第③64层黄褐色细砂,分布较有规律,呈层状分布,砂质较均匀含少量黏性土,呈密实状态。部分地段上覆中密状态的③63层黄褐色细砂,偶见稍密状态的③62层细砂。(3)第③74层黄褐色中砂,分布较有规律,呈层状分布,砂质较均匀,分

7、布较为稳定,呈密实状态,性质较好。(4)第④13层粉质粘土主要为灰褐色,呈薄层条带状分布,局部地段缺失,以可塑为主,性质较好。局部为④11及④12软可塑-软塑状态粉质黏土层。(5)第④64层灰黄色、灰褐色细砂,呈层状分布,局部地段缺失,含较多粉质粘土和粉砂透镜体,粉质黏土呈软可塑状态,呈条带状和透镜体交互分布。(6)第④74层灰黄色、灰褐色中砂,呈层状分布,含较多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层,多呈透镜体状分布,为无(有)柱雨棚的桩端持力层。(7)第④75层灰褐色中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