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48956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7
《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杀球拍技战术特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杀球拍技战术特征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7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2摘要杀球是羽毛球比赛中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各选手的杀球技战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中,李宗伟运用杀球的比例最高,林丹运用最低。各选手最主要的杀球击球点也存在不同,部分选手杀球点具有显著倾向性。各选手选择的杀球落点也存在不同,有的以攻击对手中场右侧为主,有的以攻击对手中场左侧为主。但杀球线路的整体趋势比较接近,均以杀直线为主。关键词杀球击球点落点线路一、前言随着羽毛球技战术的发展,后场拉吊突击和控制网前的技战术将延续下去。杀球
2、在全部技术中的比例虽很小,但通过杀球获得的得分却占到了很大比例。选手把握拉吊出现的杀球机会,也仍将是其最主要的得分来源。因此,杀球技战术能力的优劣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对林丹、李宗伟、谌龙、盖德、陶菲克之间近两年的19场国际比赛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总结出五人杀球拍的技战术特征。5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以林丹、李宗伟、谌龙、盖德、陶菲克之间近两年19场国际比赛为研究对象。(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三、研究结果与分析(一)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杀球技术使用分析优秀男
3、子单打选手的杀球比例呈现出不同特点,一般情况下,欧美选手杀球比例要高,年轻选手的比例高于高龄选手。从实战角度分析,杀球时要求步法灵活、跑动快速、需消耗大量体能。因此,杀球比例并非越高越好,选手应结合自身的体能特点,选择合适的杀球比例。数据表明,李宗伟杀球比例最高,比例为6.7%,表明其善于把握后场高球,把高球转化成杀球的能力最强,陶菲克、林丹比例较低,仅为4.0%、4.2%。综上述,李宗伟更易获得得分机会,较易掌握场上主动。但高比例的杀球如不能转换成高效的得分,将对自身心理、体能造成阴影,不利于后续比赛中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杀球
4、击球点分析5击球点包含击球节奏、身体与球的位置、拍面与球的位置等,合适的杀球位更易使选手获得得分,是影响选手杀球效果的重要因素。数据表明,各选手的各杀球点比例不同,其中,李宗伟后场两侧杀球比例接近,后右为39.7%,后左为39.6%。林丹、陶菲克、盖德均是后场右侧杀球比例高于左侧,谌龙的后场左侧杀球比例大于右侧。但盖德的中场杀球比例最高。综上述,选手们的杀球点存在明显差异;李宗伟杀球不具倾向性,两侧杀球能力均衡;谌龙善于把握头顶方向来球,头顶位置杀球具有优势。其他选手倾向于杀后场右侧高球,两侧杀球能力不均衡,有杀球薄弱区。盖德迫使对手回球失误的能力较强,
5、易给自己制造较多的中场机会。(三)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杀球落点分析选择杀球落点是一个复杂而快速的过程,需要选手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做出抉择。明智合理的杀球落点需要选手经过多年训练才能养成。同时,研究对手杀球落点,能降低比赛中的防守难度,提高自身的整体竞技能力。数据表明,杀球落点主要集中在中场两侧,除谌龙以外,各选手均以攻击对手中场左侧为主,陶菲克、林丹均大于50%。李宗伟、盖德落点倾向性不明显;林丹、陶菲克攻击对手中场中的比例分别为10.3%、10.1%,低于其他选手。5综上述,除谌龙以杀对手中场右侧为主以外,其他选手以杀中场左侧为主。因此,根据选手的杀
6、球特点,接杀防守应具有侧重点。(四)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杀球线路分析数据表明,林丹杀直线比例最高,盖德、李宗伟次之,数据为61.7%、57.0%、56.7%。盖德杀斜线比例最低,其余选手比例接近。谌龙杀中路线路比例最高,其次为陶菲克,其余选手比例接近。综上述,各选手杀球线路差异不大,总规律基本一致,均以杀直线为主,斜线次之,中路线路最少。因此,在防守杀球时,面对底线两角杀球应侧重防守直线;面对中路的杀球,应根据选手特点,防守应具有侧重点。四、结论与建议(一)李宗伟转化杀球的能力最强,较易掌握场上的主动。杀球最能体现选手综合能力,选手应结合自身体能及对手
7、攻防特点,加强杀球技能的训练。(二)李宗伟的后场两侧杀球能力均衡,其余选手杀球点具有倾向性。林丹、谌龙头顶侧杀球能力较强,陶菲克、盖德后场右侧杀球能力较强。选手应加强薄弱区域的杀球训练。(三)谌龙以杀对手中场左侧为主,其余选手以杀对手中场右侧为主。平时应加强选手快速反应、决策等方面的训练,以提高杀球决策能力。5(四)杀球均以杀直线为主。选手在防守杀球时,面对底线两角杀球应侧重防守直线;面对中路杀球,应根据选手特点,防守应具有侧重点。参考文献:[1]戴金彪.21分制对羽毛球男单技战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32):86-87.[2
8、]程勇民.中国羽毛球男子双打项目技术诊断[J].中国体育科技.1999(0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