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稳定期肺弥散功能检测意义.doc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稳定期肺弥散功能检测意义.doc

ID:51515603

大小:7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6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稳定期肺弥散功能检测意义.doc_第1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稳定期肺弥散功能检测意义.doc_第2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稳定期肺弥散功能检测意义.doc_第3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稳定期肺弥散功能检测意义.doc_第4页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稳定期肺弥散功能检测意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稳定期肺弥散功能检测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稳定期肺弥散功能检测意义[摘要]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弥散功能检测意义。方法选择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肺通气功能检查,C0弥散测定,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肺泡毛细血管血容量等。结果中度组到极重度组DLCO、Dm.Vc占预计值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1)。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下降也逐渐显著。DLCO与Dm的相关系数为0.899,与Vc的相关系数为0.874,卩均〈0.01,Dm与Vc的相关系数为0.821,P<0.01。

2、DLCO、Din、Vc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线性相关性(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肺弥散功能障碍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发展而加重。[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弥散功能;稳定期[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4)15-126-0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病情多呈进行性发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疾病,除了累及肺脏外,还可引起全身英他系统的不良反应。肺弥散功能是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金标准,小气道炎症和纤维化、管腔渗出与肺通气功能下

3、降有关[1]。随着疾病病程的进展,肺实质逐渐破坏,肺血管异常导致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弥散面积下降,导致低氧血症,出现高碳酸血症。弥散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病变的判断具有重耍的意义。本研究探讨稳定期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检测弥散功能的实验研究意义,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为研究组,排除急性发作期患者,合并其他肺疾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排除2周内使用过激素治疗或者2d内使用过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患者,排除不配合检查的患者。根据患

4、者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9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30例)和极重度组(18例)。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1.2检测方法1.2.1检测仪器及方法肺功能仪。采用两种混合气体进行检测,一种为C00.3%,He14%,0221%,N2平衡混合气体,另一种为450PPmNO和N2平衡的混合气体。1.2.2检测方法首先对研究组患者行肺通气功能检测,根据结果对患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然后进行肺弥散功能实验。患者坐位,吸入两种混合气体,进行2~3次潮式呼吸,做最大呼吸到残气位,再快速吸气到全肺气量,屏气4s,

5、快速呼气,吸气时间〈2s。仪器测出DLCO(肺C0弥散量)、Dm(肺泡毛细血管弥散量)、Vc(肺泡毛细血管血容量),DLCO经Hb校正后为实际测量值。对照组按照同样方法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和肺弥散功能实验。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和F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或者Spearma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肺通气功能结果比较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肺通气功能逐渐下降。见表2。2.2肺弥散功能结果比较轻度组

6、DLCO、Dm、Vc占预计值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度组到极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1X0.01)。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下降也逐渐显著。见表3。2.3DLCO、Dm、Vc三者相关性DLCO与Dm的相关系数为0.899,与Vc的相关系数为0.874,P均〈0.01,Dm与Vc的相关系数为0.821,P<0.01。见表4。2.4肺弥散功能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DLCO、Dm.Vc占预计值的百分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重而逐渐下降,采用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见表5。3讨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不可逆的气流受

7、限,其与肺部受到有害气体或者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关系。该病与患者Q1-抗胰蛋白酶缺乏、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化学物质、感染等有关[2-3]o其具体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患者气道、肺实质、肺血管呈现慢性炎症变化,局部肺泡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聚集,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炎症细胞激活后释放多种炎性介质,而这些炎性介质可破坏肺组织结构,并促进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4-5]o病理改变主要为中央气道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外周气道表现为狭窄、鼻塞、细支气管扭曲、炎症、杯状细胞上皮化生、平滑肌增生等,气道结构重塑。肺

8、实质表现为小叶屮央型肺气肿,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破坏,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伴有肺毛细血管床破坏[6]。C02的弥散能力比02大20倍,因此当出现弥散障碍时,主要表现为氧弥散障碍,甚至出现缺氧表现。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是反映中重度气流受限的有价值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