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肿块的MRI鉴别诊断.ppt

鞍区肿块的MRI鉴别诊断.ppt

ID:51191019

大小:708.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3-19

鞍区肿块的MRI鉴别诊断.ppt_第1页
鞍区肿块的MRI鉴别诊断.ppt_第2页
鞍区肿块的MRI鉴别诊断.ppt_第3页
鞍区肿块的MRI鉴别诊断.ppt_第4页
鞍区肿块的MRI鉴别诊断.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鞍区肿块的MRI鉴别诊断.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引言:垂体腺瘤是最常见的垂体蝶鞍肿块类型。MRI通常用来描述这些占位的起源和评价对邻近结构如视交叉和海绵窦的侵犯情况。垂体腺瘤最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为蝶鞍扩大和侵蚀、海绵窦受侵和分叶状的外观。然而另外一些少见的病因如新生物、感染性、炎性、发育性和血管性病变及正常变异需要鉴别。认识蝶鞍肿块病灶的病因有其临床重要性,因为一些病例如垂体增生或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病人是不需手术治疗的。事实上如果蝶鞍内动脉瘤被误诊为垂体腺瘤,那外科手术将是灾难性的。即使需要手术,外科医生认为对于一些病灶如鞍隔脑膜瘤或鞍内蛛网

2、膜囊肿而言颅内或组合处理优于经蝶手术(TSSTransshenoidalsurgery)。如可能是转移、下垂体炎、Rathke’s裂囊肿、蛛网膜囊肿或生殖细胞瘤,活检或部分切除优于全部切除,如怀疑是垂体脓肿的病人则需作迅速手术。二,蝶鞍肿块的MRI特征 (一).新生物(Neoplasms):脑膜瘤(Meningiomas):约15-25%的脑膜瘤发生于鞍区,而蝶骨嵴是脑膜瘤的第二位的常见发生部位。脑膜瘤通常位于鞍上和宽脑膜基底,与垂体腺瘤较易鉴别。起源于鞍结节并长入蝶鞍的中线脑膜瘤除非可观察到脑膜

3、瘤和垂体之间的裂隙或CSF残留,与垂体腺瘤不易鉴别。如脑膜瘤侵及海绵窦时它一般会压缩颈动脉内腔,而垂体腺瘤无此特征。真正的鞍内脑膜瘤偶尔可见,起源于鞍隔下部或蝶鞍的前部硬脑膜壁常与垂体腺瘤极其类似。据报道,鞍内脑膜瘤可见于约5%的术前诊断为垂体大腺瘤的病例。鞍内脑膜瘤的典型MRI表现为垂体消失,下移,显著均一强化,蝶鞍可见中等度扩大和在增强影像上鞍隔消失。病例1:垂体大腺瘤(70F)病例2:鞍上中线脑膜瘤(32F)2.转移瘤(Metastases):垂体转移瘤常见来源于乳腺或支气管原发,可见于约3

4、%癌症晚期病人,且只有其中5%-15%的病人有症状。在表现为垂体肿块症状的病人中转移瘤只占1%,其MRI鉴别点为小的强化的垂体病灶而无蝶鞍扩大。在鞍隔水平的切迹导致的”哑铃状”形态和第三脑室下隐窝受侵多于移位也是其典型表现。病例3:蝶鞍转移瘤(49F,乳癌术后三年)3.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颅咽管瘤是起源于化生的垂体细胞或Rethke’s囊袋残留,约占颅内肿瘤的1.2-3%。尽管颅咽管瘤通常发生在鞍上区域,约50%可侵及鞍内,据一项研究报道约30%的病例原发于鞍内。颅咽管

5、瘤被分为成釉质细胞型(Adamantinomatous)和鳞状乳头型(Squamous-papillary)两种组织类型。成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比较常见,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它们为分叶状的肿块,典型的有囊性成分,90%有部分实性或环状钙化。其囊性部分信号各异,1/3在T1WI呈高信号,这反应其中高蛋白和正铁血红蛋白的”类机油”成分。囊内的高胆固醇成分不影响其信号。鳞状乳头型更常见于成人且更可能位于鞍内。它们呈实性为多,球形多于分叶状,囊性成分中无特征性的T1高信号。颅咽管瘤的鞍上成分会引起沿视神

6、经通道扩散的水肿,而这不是垂体大腺瘤的特征。所以颅咽管瘤的实性部分均强化不均匀。病例4:颅咽管瘤(34F)病例5:鞍上颅咽管瘤(14Y)4.生殖细胞肿瘤(GermCellTumours):生殖细胞肿瘤通常位于鞍上区域,它可以起源于鞍上池或原发于松果体区而播散而来。偶尔,这些肿瘤可扩散侵及蝶鞍和起源于蝶鞍本身,以至于看上去象垂体大腺瘤。大多数生殖细胞肿瘤为生殖细胞瘤,其通常无专门的信号特点但典型的具有明显和均匀的强化。当累及蝶鞍时一般位于后部。病例6:蝶鞍、松果体区生殖细胞肿瘤(11Y)5.其它新生

7、物(OtherNeoplsms):还有许多的蝶鞍肿瘤与垂体大腺瘤不易鉴别的个案报道。包括:垂体软骨肉瘤,脊索瘤,神经节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垂体细胞瘤,纤维肉瘤,感觉神经胚细胞瘤,血管外皮瘤,海绵状血管瘤,黑色素瘤,室管膜瘤和淋巴瘤。罕见的,垂体腺瘤可恶变为癌,见于0.1-0.5%的垂体肿瘤,可转移到脑,肝脏,淋巴结,骨和肺。然而垂体腺瘤无恶变时也可发生硬膜转移。病例7:垂体癌(36F)转移至颈椎(二),非肿瘤性囊性占位(Non-neoplasticCysticlesions):1.  Rathke

8、’s裂囊肿(Rathke’sCleftCyst):大部分蝶鞍上皮性囊肿是Rathke’s裂衍生物的残留,起源于theparsintermedia??区域。它们通常是无症状,尸检发生率为13-22%。MRI表现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除的占位,通常位于鞍内介于垂体前后叶之间。偶尔见于前叶漏斗区。囊肿信号强度可变,依据蛋白质含量的不同可类似于CSF或为T2低T1高的混杂信号,可见薄环状边缘强化,这在部分病例是对应于正常垂体。一个T1信号增加T2信号减低的囊内结节被认为是其典型表现。病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