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871342
大小:123.73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5
《[精品]数列命题规律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数列命题规律总结 数列命题规律总结 数字推理主要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法来寻找数列中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从而得出最后的答案。 在实际解题中,根据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分为两大类规律。 (一)、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开方等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 主要有以下几种规律 1、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等于第三个数; 2、相邻两个数加、减、乘、除后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个数; 3、等差数列数列中数字相减,差为一个常数或为一组循环的常数; 4、二级等差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差数列; 5、等比数列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比值相等;
2、 6、二级等比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相减后的差值成等比数列; 7、前一个数的平方等于第二个数; 8、前一个数的平方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个数; 9、前一个数乘一个倍数加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二个数; 10、隔项数列数列相隔两项呈现一定规律; 11、全奇、全偶数列; 12、排序数列。 (二)数列中每个一数字本身构成特点,形成各个数字之间的规律。 1、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平方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一个常数构成,或者是n的平方加减n构成; 2、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立方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一个构成,或者是n的立方加减n构成; 3、数列中每一个数字都是n的倍数加减一个
3、常数。 四川省省属政府序列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一、题型为综合测查应考人员综合素质,《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答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二、内容第一部分法律 一、法律知识部分(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和作用。 (二)法与经济、政治、政策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 (三)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及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 (四)法律关系的概念及要素。 (五)立法的概念、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立法程序。 (六)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
4、和法的效力。 二、宪法部分(一)宪法的概述、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监督。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体和政体。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 (五)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性质和地位、职权、组成和任期等。 三、行政法部分(一)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及特点,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作用等。 (二)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内容与效力、分类与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等。 (三)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行政立法行为概念、特征、主体与立法原则。
5、(四)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裁决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性质、分类、作用与原则等。 (五)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的概念、特征与作用。 (六)行政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 (七)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种类和构成要件等。 (八)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赔偿的范围以及行政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和行政赔偿的方式等。 (九)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范围、管辖、程序及行政复议参加人。 (十)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受案范围、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及行政诉讼证据及行政诉讼举
6、证责任,行政诉讼第一审、第二审程序及审判监督程序等。 四、民法部分(一)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及调整范围。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及公民和法人。 (三)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四)物权与所有权。 (五)债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分类、履行和终止,合同概念、特征、订立和担保等。 (六)知识产权的概念、内容和特征,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法。 (七)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 (八)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 (九)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及责任方式。 (十)诉讼时效的概念、
7、种类、中止与中断。 五、刑法部分(一)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 (二)犯罪的概念、特征及构成。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四)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五)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六)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刑罚。 (七)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八)刑罚的种类。 (九)量刑、缓刑、减刑、自首和立功等主要刑罚的具体运用。 (十)犯罪的种类及贪污贿赂罪、渎职罪。 六、劳动法部分(一)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对人的适用范围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二)国家和地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