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十则教案.doc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doc

ID:50815247

大小:3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14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doc_第1页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doc_第2页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doc_第3页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doc_第4页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间词话》十则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間詞話》十則教案【教學目標】1.瞭解王國維及著名的文學評論作品《人間詞語》。2.學習王國維的詩歌鑒賞理論,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興趣和能力。【教學重點】領會王國維“境界說”中“造境”與“寫境”、“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入乎其內”與“出乎其外”的區別與聯繫。【課時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一、釋題,導入新課詞話,即評論詞的內容、形式或記載詞的作者事蹟的書。由回顧“古之成就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導入新課。二、知人論世1、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一字伯隅,號觀堂,浙江海寧人。我國近代著名的學者,

2、清華研究院開創之初的“四大導師”之一。22歲前,在家鄉接受傳統教育,卻不喜歡科場詩文,科舉考試時,“不終場而歸”。1898年後,到上海,接受西方哲學,希望借助西方哲學來解決現實人生中的困惑。1905年,王國維完成了《紅樓夢評論》。1908年,開始連載《人間詞話》。1912年,完成《宋元戲曲史》。辛亥革命後,政治態度日趨倒退。1923年,他欣然“應詔”北上,擔任皇帝溥儀的“南書房行走”。1927年6月,北伐軍進逼北京,王國維留下“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的遺書,投頤和園的昆明湖自盡。2、《人間詞話》,王國維文藝哲學成熟

3、的代表作。該書沿用中國傳統的詩話、詞話的形式,將西方的康德、叔本華、尼采的美學觀念和中國固有的詩、詞、曲創作的豐富材料組合,興之所至,隨感而發,形成中國詩話、詞話發展史上以“境界說”為核心的觀點新穎、立論精闢的劃時代論著。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影響深遠。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三、學生自讀課文,概括課文所選的十則,涉及到幾個方面的內容?三方面:①總綱,提出“境界”說,概括境界的意義。②—⑥從不同角度論述“境界”問題。⑦—⑩談詩人的思想和藝術修養。四、齊讀第一

4、則,注意理解內容。問:作者心中的“境界”有何意義?本則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明確:有“境界”就有“高格”,才能產生名句;開宗明義,全文總綱。第一則為總綱,冠於全書之首,作者開宗明義提出“境界”說,並高度概括境界的意義。作者以“境界”來論詞的格調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則有“高格”,才能產生名句,並論及五代、北宋詞高標獨絕的緣由。可見在王國維心中,“境界”高於一切,在藝術創作中起決定作用。五、齊讀第二至六則,聯繫注釋,理解內容。師:既然作者認為“境界”在藝術創造中起決定作用,那麼,什麼是“境界”呢?2—6則,作者從不同角

5、度來論述“境界”問題。1、第二則從什麼角度談“造境”“寫境”的?二者有何區別於聯繫?明確:從創作方法的角度;“造境”是“虛構之境”,“寫境”是寫實之境,二者相互滲透,意即藝術境界既要描寫自然又要表現理想,是理想與寫實(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統一。第二則從創作方法角度談“造境”與“寫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出“造境”與“寫境”之分主要是由不同的藝術創作方法所造成的。造境主要是由理想家按其主觀“理想”虛構而成,離現實較遠;“寫境”則是由寫實家按其客觀“自然”描寫而成,貼近於現實。“造境”即是“虛構之境”,“寫境”即

6、是寫實之境。由於兩種創作方法的不同,而造成兩種不同的境界,文藝就分成了理想與寫實兩大派。二是進一步分析了兩派的聯繫和滲透。指出“造境”並非是胡編亂造,而必須遵循自然規律,植根於客觀世界;“寫境”並非是照搬自然,而必須用審美理想對生活加以提煉、改造。實質上強調了藝術境界既要描寫自然又要表現理想,是理想與現實的統一。這一觀點與我國傳統的“虛實”論有關,並受到西方美學觀的影響,較為精闢地論述了“寫實”與“理想”兩派(即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派)的特點、區別和聯繫。2、第三、四則談論什麼問題?第三則闡述了幾層意思?明確:從

7、主客體關係的角度談“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三層,例舉什麼是“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二者的觀物方式,二者的創造有難易之別。3、討論思考:怎麼體會“淚眼”一句、“可堪”一句的“有我之境”?怎麼體會“采菊”一句、“寒波”一句的“無我之境”?“淚眼”句:無限傷春。古代女子常見花落淚,對月傷情,淚眼問花,花兒也飛去。有情之人,無情之物都報以冷漠。反映詞中女子難言的苦痛。女子無人同情的悵然若失之態,所以移情到景上。“可堪”句:貶滴之後,逢春寒,感孤獨,聽杜鵑悲鳴,見夕陽西下。淒厲的氣氛,“可堪”二字刻畫詩人自我形象。

8、移謫居之恨到淒厲之景上。“采菊”“寒波”二句表面上只有寫景,實際上陶淵明安貧樂道,悠然自得閒適之情融化於景中,隱藏其下。元好問的離別之情也融於景中。第三、四則從主客體關係角度談“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作者首先舉例闡明什麼是“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表現的是獨立黃昏、惜春傷逝的“我”,面對著雨橫風狂、落花飄零的“外物”而產生的一種無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