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701199
大小:183.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13
《德阳市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A.煤的气化、焦化、液化和石油的蒸馏都属于化学变化B.透视检测肠胃疾病时可口服钡餐(BaSO4),钡餐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C.用煤炭作燃料时先脱硫,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降低酸雨的发生率D.多用电子邮件、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等属“低碳”方式2.A.稀释浓硫酸时可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B.用100ml量筒量取2ml水C.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试管中3.A.醋酸的水溶液呈酸性,其pH大于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B.醋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该反应为中和
2、反应C.用醋可以洗净铝制品的污垢,还可除去暖壶、水壶中的水垢D.醋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个醋酸分子由8个原子构成4.A.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SO4B.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大C.将卤水加热到80℃以上蒸发水分,逐渐析出的晶体是NaCl和MgSO4D.20℃时,向40gNaCl固体和40gMgCl2固体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溶液均能达到饱和状态5.A.NO3﹣、Cl﹣、Na+、Ag+四种离子能在pH=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B.可用氢氧化钙溶液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钠C.将铜粉放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溶液由浅
3、绿色变为蓝色D.用燃着的木条可以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区别开来6.A.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电解水C.向稀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7.2+2X↑+2H2O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H2B.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C.浓硝酸属于纯净物D.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98.A.Cu﹣Zn合金B.Fe﹣Cu合金C.Fe﹣Zn合金D.Fe﹣Al合金 二、非选择题9.(2016德阳)某氮肥厂用煤、空气和水为原料合成氨,其工艺流
4、程如图: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煤气发生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①C+O2CO2②C+2H2O2H2+CO2其中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①的主要作用是(填编号) .提供二氧化碳B.提供氧气C.提供一氧化碳D.提供热量(2)部分氨气通入碳化塔的目的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同时得到副产品碳酸氢铵,其生成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0.(2016德阳)A、B、C、D、E、F、X、Y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C是一种矿石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常用该矿石来制取生石灰,X是一种非金属单质,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它们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
5、题:(1)E的化学式为 .(2)B在农业生产中的用途是(只写一种) .(3)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与B的反应 ;C在高温下的反应 .11.3、KOH、Ba(OH)2、K2CO3、C、Cu、CuO中的三种物质组成.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图实验流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无色溶液II中所含阳离子的符号是 .(2)有色固体a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有色固体b在空气中加强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这包固体混合物的成分是 .12.(2016德阳)某校化学兴趣小
6、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H2和CO都具有还原性,工业上常用于冶炼金属.该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H2的还原性,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帮助该小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装置a的名称是 .(2)A是一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下列条件下,能够用A作发生装置的是(填编号) .①液、液加热反应制气体②固、固加热反应制气体③固、液不加热反应制气体④固、液加热反应制气体(3)该小组的同学用盐酸和锌粒来制取氢气,则从A中出来的气体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在探究氢气的还原性时必须除去这两种气体,以防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则装置B中盛放的是 ,C中盛放的是
7、 .(4)在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装置D中红色的固体粉末逐渐变成黑色,E装置中浓硫酸增重,则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2016德阳)将足量的大理石加入到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可得多少克二氧化碳. 2016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A.煤的气化、焦化、液化和石油的蒸馏都属于化学变化B.透视检测肠胃疾病时可口服钡餐(BaSO4),钡餐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C.用煤炭作燃料时先脱硫,可减少二氧化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