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颅脑局部显微解剖ppt课件 (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颅脑局部显微解剖Localmicro-anatomyofbrainandskull1第一节视神经与视交叉一、视神经opticnerve视神经opticnerve的纤维来自视网膜内神经节细胞所发出的轴突,形成视网膜的视神经纤维层。该纤维向视神经盘聚集,于眼球后极的鼻侧3~4mm处,经脉络膜及巩膜筛板穿出眼球。原来无髓鞘的神经纤维,穿过巩膜筛板时包裹髓鞘,神经纤维集合成束,形成视神经。视神经是视觉传导路中自视神经盘至视交叉的一段,开始位于眼球后内侧,视神经长约45~50mm,向后内侧行经眶的后部,穿视神经管入颅腔,
2、连于视交叉。2第一节视神经与视交叉一、视神经opticnerve分部:(一)眼内部:眼内部是从视神经盘至穿出巩膜筛板的一段,长约1mm。(二)眶部:眶部是自巩膜筛板至视神经管的一段,位于眶腔内,长约30mm,直径约3~4mm。该段视神经呈S状弯曲,前部突向下,后部突向外侧,并被眼球外肌包裹。视神经与外直肌之间有动眼神经、展神经、鼻睫神经等经过。3第一节视神经与视交叉一、视神经opticnerve(三)管内部:管内部视位于视神经管内的一段,长约6~7mm,眼动脉与其伴行入眶,两者紧密相贴。视神经位于眼动脉正上方者
3、约占52%、内上方者约占32%、外上方者约占15%。4第一节视神经与视交叉一、视神经opticnerve(三)管内部:管内部视位于视神经管内的一段,长约6~7mm眼动脉与其伴行入眶,两者紧密相贴。视神经位于眼动脉正上方者约占52%、内上方者约占32%、外上方者约占15%。5第一节视神经与视交叉一、视神经opticnerve(三)管内部:视神经与蝶窦之间的骨壁厚度在多数人是0.1~0.4mm,骨厚度大于1mm者较少,小于0.1mm者更少。但少数在视神经与蝶窦之间仅有视神经鞘膜和蝶窦粘膜相隔。有些个体,视神经管突进
4、蝶窦的前上方,形成视神经管隆起。突进蝶窦内的视神经管长度为4.5~13mm,平均7mm。678第一节视神经与视交叉一、视神经opticnerve(四)颅内段颅内段是指从视神经管自颅口(后孔)至视交叉前缘间的一段,平均长约11.5mm(6.0~17.5mm),此段仅有软脑膜和蛛网膜覆盖,而无硬脑膜。此段视神经在颅口处宽约5.2mm(3.5~7.0mm),厚为2.7mm(1.5~4.8mm)。在颅口处,两侧视神经内侧缘间距为13.7mm(6.8~17.2mm)。9第一节视神经与视交叉一、视神经opticnerve(
5、四)颅内段在视神经管内口处,视神经被硬脑膜反褶成的镰状皱襞所覆盖,此段视神经称为视神经的膜部。此皱襞的长度在国人为0.5~3.5mm,短于国外报告的1.0~8.5mm。从翼点入颅行视神经减压术时,视神经管的硬膜顶部切开长度可达5mm。眼动脉及颈内动脉的动脉瘤可以从下方推压视神经。在左、右视神经之间有交叉前沟和鞍结节,当鞍结节隆起的高度超过视神经管内口处视神经的水平时,经额入路进行垂体手术将受限制。10第一节视神经与视交叉一、视神经opticnerve(四)颅内段视神经管的长轴与正中矢状面的夹角在新生儿为460,
6、至成人减至390。因此,两侧视神经之间的夹角在新生儿大于成年人。视神经颅内段的长度、夹角的大小、以及与视交叉和蝶鞍的关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两侧视神经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受视神经颅内段长度的影响,从100~850不等,平均600。两侧视神经的夹角越小,经额-垂体手术的手术野越小,手术越困难。如角度过大,自鞍结节至视交叉前缘的距离很小,对手术也不利。11第一节视神经与视交叉一、视神经opticnerve视神经颅内段与颅内血管、神经关系密切。上方与嗅束、前穿支以及大脑前动脉接近外侧为颈内动脉,外下方为眼动脉的起始处下方为
7、蝶窦及鞍膈,周围血管的病变或颅底脑膜瘤均可影响此段视神经,呈典型的视野缺损。两侧视神经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受视神经颅内段长度的影响,从100~850不等,平均60012第一节视神经与视交叉一、视神经opticnerve13第一节视神经与视交叉一、视交叉opticchiasma视交叉opticchiasma是指两侧视神经在颅内的汇合之处,位于蝶鞍前上方的交叉前沟中,其大小因人而异,一般呈横椭圆形,横径平均为12mm,前后径为8mm,厚径为3mm。在视交叉前方,左、右视神经内缘线的延长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度称视交叉角,视交
8、叉角以锐角为多,一般在500~800范围内,偶见800以上。14第一节视神经与视交叉二、视交叉opticchiasma根据视交叉与鞍结节、垂体的位置关系,将视交叉的位置分为3种:视交叉正常位,即视交叉位于鞍隔和垂体的上面偏后,垂体前部不被覆盖,自鞍结节到视交叉前缘距离为2~6mm,平均4mm。正常位占多数视交叉后置位,即视交叉位于鞍背上方或部分位于鞍背后方,垂体完全位于视交叉的前方,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