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242658
大小:51.46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7
《高一1班学生量化积分考核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班学生量化积分考核方案为了更好的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强化日常行为管理,提高素质、形成优秀品质,结合本班实际,特制定如下量化积分方案。量化方案的管理宗旨:“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完善自我,从细节开始”。量化共分四个部分:学习、纪律、日常行为、加减分。量化每两周汇总一次,每次每人的基础分为100分。第一部分:学习1、总体要求: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有具体的学习计划,珍惜时间,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成绩不断进步。2、具体量化方法:(1、)课堂表现:上课专心听讲,积极配合老师、参与组内讨论,主动发言、回答问题,认真完成作业及其他学习任务。两周内无课堂
2、违纪记录,每次加3分。上课不专心听讲,看课外书、听歌、串座位、自习课说话或做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每次扣1分,上课睡觉一次扣0.5分。(2、)考试成绩:凡年级统一进行的考试【月考、期中、期末】,按总分计算:班内成绩分五个等级:一等5人,每人加10分,二等10人每人加8分;三等20人,每人加6分,四等10人,每人加4分,五等为余下所有人,每人加2分。凡本人成绩在年级中获以下名次的,另外加分:第一名加10分,第二、三名家8分,第四、五、六加6分,第七、八、九、十加4分,第十一到十五加2分。凡本人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的一律记为0分。(3、)平时单科的小测验:以老师所记分数为准,依据上述方案加分减
3、半。进步幅度:凡在年级组织的考试中,与上次考试相比,班内每进步三个名次或年级进步30个名次加0.5分,不重复计算。(4、)作业与练习:作业每四周检查评比一次:分四个等级,一等加4分,二等加3分,三等加2分,四等加1分。每缺一次扣0.5分。第二部分:纪律1、总体要求:纪律是学习的保障。加强自律,增强自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按时上课、上操、就寝,自觉遵守学校、班级、宿舍、课堂、自习课的纪律,做一个自爱、自律、自强的人。2、日常考勤:两周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内无违纪、缺勤、迟到、早退、请假记录,每人加3分,上课或上操迟到、早退的每次扣1分,旷课一节扣2分,请假累计一天(12节)扣0.5分。3、
4、寝室秩序:按时起床、就寝,凡在午休铃声响过或晚上熄灯后5分钟,没有上床休息,在寝室说话、点蜡、吃东西、洗衣服等,发现一次扣0.5分。凡因违反学校就寝纪律,被学校或寖管老师通报批评的寝室每人扣2分,因表现较好,被学校或寝管老师通报表扬的寝室,每人加3分。24、平时表现:凡违反学校、班级纪律,每人次扣3分,强词夺理、不服从班干部老师的管理,每人次扣3分,被学校政教处记录,每人次扣6分,被学校公开通报处分的视情节扣10—50分。5、严重违纪:在校期间,凡有以下严重违纪行为的扣除5—30分,带手机、抽烟、喝酒、赌博、跳墙、上网、辱骂他人、打架斗殴等。第三部分:日常行为1、总体要求:尊敬师长、团
5、结同学,热爱集体、爱护公物,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具有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2、卫生值日:按时完成寝室、教室、卫生区的值日任务。没按时值日的每人扣1分,每缺一次扣2分。凡本人值日期间,被学校通报表扬的当天值日生每人加3分,被学校通报批评的每人扣3分.3、寝室秩序:寝室未按学校要求值日一次扣2分、未叠被子一次扣1分,被学校通报批评的寝室,每人扣3分,被学校通报表扬的寝室,每人加3分。4、日常表现:穿拖鞋进入教学区,一次扣2分;言语粗鲁,说下流话一次扣2分;辱骂他人父母一次扣4分。5、公物保护:凡有意破坏公私财物,除照价赔偿外,依据具体情况扣除当事人2—10分
6、。6、好人好事:凡做好事,帮助他人或为集体作出贡献受到表扬的同学视情况加1—10分。第四部分:其他方面1、集体活动:凡主动参加班级、学校等组织的集体活动,并取得一定的名次或获得了荣誉的,根据情况可按以下方法给以加分:班内活动:一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3分,三等奖加1分,学校活动:一等奖加8分,二等奖加5分,三等奖加3分。其他集体活动可参照以上标准,适当加分。2、收费:凡学校布置的收费,必须按要求交清费用,否则,每耽误一天扣2分3、小组积分:班级学生量化考核每两周汇总一次,积分最多的小组每人加3分,第二名加2分,第三名加1分,倒数第一的每人扣2分。其他名次不加不扣。重要说明:以上量化成绩,
7、每两周一汇总,一学期一总评,个人积分将作为个人成长档案的一项重要内容存入个人学籍中,同时量化积分也是评定各级“三好学生“确定”高中生助学金“的重要参考。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各项量化评分有班主任及相关方面的班干部具体裁定、记录和汇总。延津县高级中学班班委会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