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119804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4
《指导孩子学会健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指导孩子学会健心 “孩子有无心理问题?”。家长肯定会有不同的回答。有的家长会说:“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孩子要什么,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们赶上这么好的年代,还有什么心理问题?”其实不然,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很多的爱,可以说在物质上他们应有尽有,但在心理上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交流的题目是《指导孩子学会健心》。说到孩子的健康,很多家长只着眼于孩子身体方面有没有毛病,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现代健康概念说的是身心健康,它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人的精神、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处于良好状态。孩子有了心理问题
2、,主要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表现出来。我们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交流如何指导孩子学会健心:一、关注孩子的情绪。美籍华人、著名心理学家李恕如在《潇洒的母亲》一书中讲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前,看人埋葬死狗,泪流满面。这时母亲将她带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美丽的花园。果然,小孩愁云一扫,变得快乐无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个有经验的家长,不仅能以自己积极的情绪感染孩子,而且能够敏锐地发现孩子情绪的变化,善于帮助和引导孩子走到能欣赏“美丽花园”的窗口,使孩子形成积极的情绪。科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快乐的时候才能从事
3、持续的智力活动。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孩子,当他们情绪高涨时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学习积极性就差,有时甚至有抵触情绪,无法坚持学习。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不会为小事斤斤计较,而是情绪乐观、开朗的面对生活。其次,家长应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再次,家长还要在精神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机会。人都有喜怒哀乐,孩子也不例外。当孩子不高兴时应该允许他用倾诉、哭泣、喊叫等合理方式发泄出来。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孩子内心的烦恼,耐心地给予安慰和疏导,而不是采取厌烦的态度。二、帮助孩子正
4、确认识自我。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圣贤就认识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西方的学者也指出“要认识你自己”。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孩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许多家长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甚至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怎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第一,关注孩子具体真实的心理活动过程。要让孩子说心里话,说真话,说出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家长要从孩子具体问题、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不能只是“唠叨”,更不能出于“望子成才”,“恨铁不成钢”的心愿,哄孩子,挤孩子,逼孩子。第二,家长要和老师配合好,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为了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对家长提出三点
5、希望:1、不要忘记,家长曾经是小孩。2、要学会借用别人的力量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3、 要学会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做科学的心理分析。三、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心态。开朗、乐观、向上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使人奋进的内动力。古今中外人才成长的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心态,能把人推向成功,也能把人引向失败;能“把地狱变成天堂”,也能“把天堂变成地狱”。孩子们未来所面对的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家长要重视从小培养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让他们笑对人生,笑对世界,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辛险阻,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各种挑战。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我们给父母们的建议是:父母要做乐观的人。
6、父母在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如何以身作则,引导自己的孩子能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自信,奋发有为,争取事业和人生最终的成功。孩子的情绪受父母行为的直接影响,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必须乐观一点。多和孩子交谈。父母应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闷闷不乐时,无论多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表达心境。但父母切勿强迫、勉强,而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高兴,父母也很难过,父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自觉自愿地说出缘由。父母应耐心地倾听孩子讲述,然后“对症下药”。事实上,很多悲伤一经讲出,很快也就消失了。教育孩子学会乐观的面对人生。除了多与孩子交流,培
7、养孩子的自信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予鼓励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进取,克服一些他现在克服不了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以正确的态度和措施保持乐观。四、意志是取胜的保证。儿童的心理是在生活中发生和发展的。在愉悦的活动中,不仅产生对生活现实的认识,形成情感体验,而且产生初步的、有意识的渴望,对周边环境进行有目的地改造。这种心理过程,构成儿童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意志过程。意志是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往往由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它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意志对行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发动
8、,表现为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