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010433
大小:8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3
《用火安全制度范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用火安全制度范文 用火安全制度 一、严禁在实验室、仓库、资料室、图书馆、微机室或禁烟域内吸烟。 二、电焊、气焊工作必须在安全地点进行,周围5公尺内不得有易燃物,四级风以上天气时不得露天焊接,无证徒工不得单独做焊接工作,现场必需有监护人员,同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 三、凡在露天棚内工作,严禁用明火照明或吸烟。 四、严禁在室内或禁烟火区域内焚烧废纸、废物,必要时可在炉子或指定地点进行,并由专人负责看管,严禁在可燃物附近、宿舍、办公室内焚烧。 五、各用火点做到用火人在,人走火灭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 一、校内各部门任何时候都应当无条件保障安全疏散通
2、道、安全出口畅通,严禁在安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堆放杂物,安装铁栅栏,将安全出口锁死。 二、疏散通道、出口应设明显的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应急照明设备,并保证各类疏散设施始终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三、严禁任何部门和个人将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遮挡或挪作它用,对损坏消防安全疏散设施的违法行为,由公安消防机构依法处理。 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火险隐患的整改是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做好学校消防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一、严格按照检查制度对校内所有地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 二、对学校的用火、用电、易燃易爆危险品,雷电和静电,要认真检查
3、是否符合要求。 三、发现重大隐患要及时上报,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要认真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四、整改隐患和要害部位,要严字当头,拟定好可行方案,严格整改措施,力求解决干净彻底,不留后患。 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 1、各部门新增用火用电设备,需按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经总务处组织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各部门在使用各种用火用电设备时必须做到“三落实”,即落实安全地点、落实专人负责、落实安全措施。 3、学生宿舍、课室、各处室不准使用酒精炉、煤油炉、电炉等违章器具,严禁私拉乱接电灯电线,严禁燃点蜡烛。 4、严禁在配电房、木工房、材料库房
4、等场所吸烟、生火取暖和私拉乱接电源线。 5、凡学校重大庆典活动,演出活动等,要按消防安全要求做好用火用电的安全检查管理工作,严防火灾事故发生。 6、对违反以上规定并发生火灾事故的,将视其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燃气、电气设备检查和管理制度 一、应按规定正确安装、使用电器设备。 各类设备均需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合格证明并经维修部门确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电气设备应由持证人员定期进行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二、防雷、防静电设施要定期检查、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每年至少检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三、电器设备负荷应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接
5、头牢固,绝缘良好,保险装置合格、正常并具备良好的接地设施,接地电阻应严格按照电气施工要求测试。 四、各类线路均应以套管加以隔绝,特殊情况下,亦应使用绝缘良好的铅皮或胶皮电缆线。 各类电气设备及线路均应定期检修,随时排除因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 五、未经批准,严禁擅自加长电线。 六、电器设备、开关箱线路附近按照本单位标准划定黄色区域,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并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七、设备用毕应切断电源。 未调试、维修完毕的设备,安装、维修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 八、在没有采取防范措施的工作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 九、使用明火的部门
6、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做到用火时不离人、人离时火灭。 十、公共场所内要张贴禁烟标识,严禁吸烟,每一位员工均有义务提醒其他人员共同遵守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 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 1、学校配置的各种消防设施、器材是保护全校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专用设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动用或损坏严禁在室内外消火栓附近设置障碍物,禁止堵塞消防安全通道。 2、对配发给各部门的消防器材,各部门要定人定点负责管理,并定期检查、擦洗,发现消防器材过期失效,应立即通知总务处更换。 3、对全校配置的各种消防设施、器材,总务处每年应进行一次集中
7、清理、检查,按使用年限及时更换、补充、维修。 4、对故意损坏、擅自动用消防设施、器材的人员,除按原价赔偿外,还将按消防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每年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二、对新上岗和新进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消防安全培训。 三、宣传教育培训的形式采取单位与部门、集中与分散、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对重点工种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五、单位部门对所组织培训的时间、内容及接受培训人员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存档。 六、宣传教育培训内容 1、
8、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安全的操作规程; 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