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9981311
大小:28.7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3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20 登幽州台歌.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律。2、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悲凉的心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诗歌,理解诗意。难点:理解《登幽州台歌》吊古伤今的情感。教学准备:课件及课文朗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是一个失意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前
2、绝齐梁之风,后启盛唐之音,是唐代诗歌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志士。这位历史人物就是陈子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千古传诵的名篇——《登幽州台歌》。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三、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小声跟读。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出要求。提示:这首诗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3、检查学生初读情况: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评议。4、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四、品读诗歌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2、“古人”“来者”指谁?3、写出
3、了诗人怎样的境遇?4、后两句诗又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怆然而涕下”?5、品味“独”、“怆然而涕下”、“悠悠”等词的妙处。6、升华朗读。让我们成为诗人的知音,把诗人的情感宣泄出来吧。朗读指导: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7、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怅然涕下的陈子昂。诗人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五、艺术特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
4、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六、主题归纳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呢?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七、拓展延伸阅读陈子昂的《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和《感遇三十八首》(其二)。板书设计俯仰古今时间绵长登幽州台歌登台远眺空间辽阔生不逢时陈子昂直抒胸臆孤独悲
5、苦怀才不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