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卡泊三醇软膏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58例临床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卡泊三醇软膏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58例临床疗效观察[摘耍]目的探讨研究卡泊三醇软膏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皮肤科确诊神经性皮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涂擦患处。对照组患者使用单一卡泊三醇软膏涂擦患处。治疗周期为4周。随访12个月。随访患者皮损治疗情况及复发率。结果经4周规范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瘙痒程度,研究组患者中度以下占93.10%,对照组占77.5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6.48,P<0.05)o研究组中度以下浸润范围占93.10%,对照
2、组占53.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二32.17,卩<0.05)o皮损面积研究组10cm2以下占89.65%,对照组占63.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二15.73,P<0.05)o经过8个月的跟踪访问,研究组复发率为3.45%[2]o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2.07%(7),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二16.48,P<0.05)o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3%,对照组为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二24.16,卩〈0.05)。结论卡泊三醇软膏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皮损修复能力好,复发率较低,不良反应少。[关键词]卡泊三醇软膏;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神经性
3、皮炎;疗效观[中图分类号]R75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8(c)-0011-02神经性皮炎作为皮肤科好发的皮损性疾病,多发人群居于青壮年。患者起病多以皮肤瘙痒难忍、苔鉢样变为主诉[1]。好发部位:头面、眼睑、颈部、四肢关节等处[2]。该病传统治疗药物单一,复发率较高。目前皮肤科研究趋于联合治疗新思路的开发,本实验意在拓展一种联合用药的思路,为改善患者临床治疗的局限性,提高患者治疗药物吸收率,实验选取该院2011年2月一2012年8月收治的116例患者采用卡泊三醇软膏联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现将实验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
4、资料随机选取该院皮肤科确诊神经性皮炎患者116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60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35.3±12.5)岁,病程2〜24年,平均病程(10.5±2・3)年。病例筛选标准:入院时以患者个人手掌面积略等同于身体面积的1%,患者全身病损面积小于10%的体表面积;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遵医嘱服药和护理,配合随访工作;皮损位置多为容易观察和涂擦的部位,如:面、颈、四肢处;患者神经性皮炎可合并真菌及病毒感染;患者无试验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正常;患者有单独激素类药物治疗史且效果不佳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无妊娠、哺乳等激素使用禁忌证,患者肝肾功能
5、无界常。所有患者均口愿参加实验,按照医师指导,定时定量用药,积极参与随访调查工作。1.2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使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使用卡泊三醇软膏(香港澳美制药厂,国药准字IIC20070015,规格:0.005%10g),每口早晨7:00、中午13:00各1次,45〜65mg(kg?d)o每日睡前21:00使用1次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沈阳抗生素厂,国药准字H20030188,规格:10g),45~85mg/(kg?d),治疗周期为4周。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沈阳抗生素厂,国药准字H20030188,规格:10g),治疗,3次/d,45〜65mg/(kg?d)o治疗周期为4
6、周。随访12个月。1.3观察指标及随访内容1.3.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经4周规范治疗后及出院后随访12个月,观察内容包括:观察患者皮损瘙痒程度、浸润范围改善的无、轻度、中度、重度;计算患者鳞屑脱落数量的无:少量、较多、大量;分类患者皮损面积:0cm2、10cm2、10〜20cm2、>20cm2。1.3.2疗效评估计算患者治愈率:治愈:患者皮损消除90%以上;显效:皮损恢复正常60%以上;有效:皮损消除20%;无效:皮损治愈血积达20%以下。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
7、料的比较采用%2检验。2结果2.1治疗4周后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汇总经4周规范治疗后,统计患者皮损的平均数据,对比两组患者瘙痒程度,研究组患者中度以下占93.10%,对照组占77.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二16.48,P<0.05)o研究组中度以下浸润范围占93.10%,对照组占53.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二32.17,P<0.05)o皮损面积研究组10cm2以下占89.65%,对照组占63.7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