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ppt

运筹学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ppt

ID:49626083

大小:2.59 MB

页数:54页

时间:2020-02-26

运筹学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ppt_第1页
运筹学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ppt_第2页
运筹学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ppt_第3页
运筹学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ppt_第4页
运筹学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筹学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第2章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第一节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2一、对偶问题的提出在同一企业的资源状况和生产条件下产生的,且是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考虑所产生的,因此两者密切相关-----两个LP问题是互为对偶3即任何一个求maxZ的LP都有一个求minW的LP。“原问题”----“LP”,“对偶问题”------“DP”。41、原问题与对偶问题--对称形式(1)原问题中的约束条件个数等于它的对偶问题中的变量数;(2)原问题中目标函数的系数是其对偶问题中约束条件的右端项;(3)约束条件在原问题中为“≤”,则在其对偶问题

2、中为“≥”;(4)目标函数在原问题中为求最大值,在其对偶问题中则为求最小值。二、对偶理论5例2.2写出下述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解:按照上述规则,该问题的对偶线性规划为:6非对称形式---例如:当原问题约束条件为等式对偶问题:特点:对偶变量符号不限7对于一般情况下线性规划问题如何写出对偶问题。对于等式约束可以把它写成两个不等式约束,对于“≥”的不等式,可以两边同乘“-1”,再根据对称形式的对偶关系写出对偶问题,然后进行适当的整理,使式中出现的所有系数与原问题中的系数相对应。归纳-----表2.28MaxMin约束条件

3、数=m变量个数=m第i个约束条件“≤”“≥”“=”第i个变量≥0≤0无限制变量数=n约束条件数=n第i个变量≥0≤0无限制第i个约束条件为“≥”为“≤”为“=”第i个约束条件的右端项目标函第i个变量的系数目标函数第i个变量的系数第i个约束条件的右端项表2.29例2.3写出下述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10例2.4写出下述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112、对偶问题的基本定理(1)(对称性)对偶问题的对偶是原问题。(2)(弱对偶定理)若X(0)是原问题的可行解,Y(0)是对偶问题的可行解, 则有CX(0)≤Y(0)b。(3)(无

4、界性)若原问题(对偶问题)为无界解,则其对偶问题(原问题)无可行解。 (4)(最优性定理),若X(0)、Y(0)分别是互为对偶问题的可行解,且CX(0)=Y(0)b,则X(0)、Y(0)分别是它们的最优解。(5)(强对偶定理)若互为对偶问题之一有最优解,则另一问题必有最优解,且它们的目标函数值相等。(6)(互补松驰性)若X*、Y*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则X*、Y*是最优解的充要条件是:Y*XS=0,YSX*=0 (其中XS,YS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松驰变量向量)。12证:设原问题是maxZ=CX;AX

5、≤b;X≥0其对偶问题为minW=Yb;YA≥C;Y≥0又因为可得对称变换,上式的对偶问题是max(-W)=-Yb;-YA≤-C,Y≥0两边取负号,因minW=max(-W),得到(1)(对称性)对偶问题的对偶是原问题。13证:设原问题是若X(0)是原问题的可行解,Y(0)是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则有CX(0)≤Y(0)b。将右乘上式,得到因为是LD的可行解,所以满足对偶问题是是LD的可行解,将左乘上式,得到是LP可行解,满足约束,即(2)(弱对偶定理)14注意:不存在逆。当原问题(对偶问题)无可行解时,其对偶问题(原问

6、题)或具有无界解或无可行解。若原问题(对偶问题)为无界解,则其对偶问题(原问题)无可行解。证:由弱对偶性CX(0)≤Y(0)b,显然得。(3)(无界性)15证:若所以是最优解。同样证明:对于LP所有可行解X,存在可见使目标函数取值最小的可行解,既最优解。因为,所以根据性质2,LD的所有可行解Y都存在若X(0)、Y(0)分别是互为对偶问题的可行解,且CX(0)=Y(0)b,则X(0)、Y(0)分别是它们的最优解。(4)(最优性定理),16若互为对偶问题之一有最优解,则另一问题必有最优解,且它们的目标函数值相等。是原问题

7、的最优解,对应基阵B必存在即得到,其中若是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它使因原问题的最优解是,使目标函数取值由此,得到是对偶问题的最优解。(5)(强对偶定理)17从上述性质中,可看到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解必然是下列三种情况之一:①原问题与对偶问题都有最优解,且CX=Yb;②一个问题具有无界解,则它的对偶问题无可行解;③两个问题均无可行解。18若X*、Y*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可行解,则X*、Y*是最优解的充要条件是:Y*XS=0,YSX*=0(其中XS,YS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松驰变量向量)。证明:设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标准

8、型是原问题对偶问题(6)(互补松驰性)19将原问题目标函数中的系数向量C用代替后,得到必有又若分别是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最优解,则若;则故是最优解。将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中的系数向量,用代替后,得到20松约束:某一可行点(如X*和Y*)处的严格不等式约束(包括对变量的非负约束)紧约束:严格等式约束已知试通过求LD的最优解来求解LP的最优解。例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