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教学反思.doc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教学反思.doc

ID:49598680

大小:21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3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教学反思.doc_第1页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教学反思.doc_第2页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教学反思.doc_第3页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教学反思.doc_第4页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教学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学习目标: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中,理解并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学习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学习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学习过程:fill—、温故知新1、有一天,李老师的儿子从幼儿园放学来到办公室,看到郑老师办公桌上一块平行四边形纸片,于是就拿起笔来画画,画了一会儿,对自已的作品不满意撕去了一些,巧的是刚好从A、C两个顶点撕开。你能帮它补好吗?a2、平行四边形性质:1.)从边上看:在口ABCD中:////DC=•=•2.)从角上看:在口ABCD

2、中:=,=,+=180°・+=180°・3.)从对角线上看:在口ABCD中:=,=o3•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那么反过来,对边相等或对角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二、自主探究,先自学课本45页,再推理论证,最后同桌前后桌同学交流合作解疑:1.如图,将两长两短的四根细木条用小钉合在一起,做成一个四边形,使等长的木条成为对边,转动这个四边形,使它形状改变•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它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B,AB=CDAaF)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17由上面的证明你得到了什么结论?1:平行

3、符号语言:2.如图所示,ZA=ZC,ZADC=ZABC,问四边形ABCD是不是平行四边形.AC由上面的证明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符号语言:2.如图,将两根细木条AC,BD的中点重叠,用小钉绞合在起,用橡皮筋连接木条的顶点,做成一个四边形ABCD.转动两根木条,四边形ABCD一直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己知: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0,并且AO二CO,B0=D0o求证:由上面的证明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符号语言:4・总结归纳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边形。B®R1D三、理解运用,拓展提高⑴若AB〃CD,补充条件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1•

4、如图8,四边形ABCD中⑵若AECB,补充条件,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2•如图13,若AD=8cni,AB=4cm,那么当BC=cm,CD=cm时,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图13图143.如图14,AD=BC=16,AB=CD=EF=15,CF=DE=9,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段有4•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0,E、F是AC上的两点,D并且AE=CF.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四、知识点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的归纳:五、限时检测(10分钟)1.师生共练,简单应用判断下列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并说出你的依据.2.己知:平

5、行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CD、AB上,DF〃BE,EF交BD于点0.求证:E0=0F・3.己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0,M、N分别是0A、0C的中点,求证:BM/7DN,且BM二DN.求证:BE=CF3.已知:如图,AABC,BD平分Z4BC,DE//BC,EF//BC,连接AE、CE、5、如图所示,在口4BCD中,E、F是对角线〃D上两点,且BF=DE,AF.C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作业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点E、F分别在BC和AD边上,AF=CE,EF和对角线相交于点0,求证:点O是〃D

6、的中点.2•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点,CE=AF.请你猜想:BE与D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第4题图教学反思本节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导中有练、有思、有研,改进教师先讲知识,然后再进行强化训练的做法,使讲、练、思、研融合在一起,整节课学生能始终处于思维活跃状态,让学生充分体会快乐学习O在这节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真可谓教学相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在教学中应把握教材的精神,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

7、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分抽象和形式化,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