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之四).ppt

从军行(之四).ppt

ID:49455002

大小:2.72 M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2-07

从军行(之四).ppt_第1页
从军行(之四).ppt_第2页
从军行(之四).ppt_第3页
从军行(之四).ppt_第4页
从军行(之四).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军行(之四).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从军行(之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初步感知朗读王昌龄(约698-757),盛唐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边塞诗,闺怨诗轰动一时,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走进唐诗-基本阅读】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

2、不还。【重点词语翻译】长云:大片的阴云。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3.穿:磨破。4.金甲:铠甲的美称。5还:归,回家。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思考:1.前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

3、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重难点分析: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明确:“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2.三四句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

4、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这些将士们豪壮的誓言。用典借用典故,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小结全诗前两句是铺垫,是烘托,是渲染;后两句是抒情,是显志,是歌赞。景中寄情,以实代虚;情中有物,以实化虚。整首诗不仅格调高昂豪迈,蕴含深邃,而且用语也十分洗炼、精道。王昌龄诗作延伸阅读:《从军行七首》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注】无那:无奈“更”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更”字具有过渡(递进)作用。前两句触景

5、生情,渲染边地烽火、塞上荒凉、作者黄昏独坐的凄楚孤寂气氛,此句写“关山月”的凄凉笛声触发了作者更为浓重的愁情,愁情层层递进,为下文抒发征人思乡之情做铺垫。课后作业1.背诵全诗。2.完成《金版学案》P72第6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