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749275
大小:160.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1-21
《多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作文评分标准1、符合题意(一类文)2、符合题意(二类文)3、基本符合题意(三类文)4、偏离题意(四类文)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全面、准确地审题立意:保证时间,至少读两遍。①抓主要对象,明确褒贬;②抓因果关系、对比关系;③抓反复强调的词语,抓中心句;④多角度思考,确立最佳立意。前提:方法:确定最佳立意的原则①服从材料整体【基础】②自己有话可说【关键】③容易联系现实【力求深刻】④观点比较新颖【审慎求新】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德国谚语)怀疑中我常常处于迷失的状态,幸亏思考最终让我发现“
2、我是真实的”,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请根据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材料1:追求物质享受,无可厚非,但有人为了满足物欲,竞做出了疯狂的行为:在上海,有人为了iPhone4s,居然排了近60个小时的队;在安徽,有人为了iPad2,竟然卖了自己的肾;在海外,一些中国游客为了抢到心仪的奢侈品,不顾形象,拿出了百米冲刺的速度……材料2: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
3、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啊!”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审题:材料的核心是什么?多个材料的材料作文,务必全面理解材料,找到材料的交集,提炼出核心话题。否则可能导致审题的偏颇。(同中
4、求异,异中求同)材料1谈“物欲”;材料2谈“精神追求”。“物欲”与“精神追求”,是话题核心。无论对此持有何种观点,都应落在这一话题范围之内。立意:合理的观点是什么?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我们该追求什么?何者才具有更大的价值?真正的满足来自哪里?这是一个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一般说来,正确的价值取向,是重视精神追求;至少,在物欲的满足之后,必须有精神元素以支撑人生价值,使人生达到更高的境界。不应孤立地谈物欲错或精神追求好。根据审题,“物欲”与“精神追求”二者互为背景,最为切题的做法是:把“物欲”与“精神追求”联系起来讨论。人为之人,不仅是动物的人
5、,更为精神的人。如果只有物欲的追求,人只能算是动物的人。正是因为有了崇高的精神追求,人才能成为万物之灵长,这样的人才能辨乎荣辱,明乎义利。巴金在《灯》中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有人说:“一个人不可能既侍奉金钱,又去当上帝的仆人。”它揭示了一个道理:在许多情况下,人要么选择物质上的富有,要么选择精神上的高尚,这两者不可得兼。比尔·盖茨从哈佛中途退学经商,成为世界首富,世人顶礼膜拜的榜样。可他想参加哈佛校长聚会,却遭到了部分校友的拒绝,他们认为他中途退学,不配称作哈佛人
6、。(?)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更需要精神上的一块净土,供我们诗意地栖居。【练习一】(一)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者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二)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分析】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从形式上看很不相同,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
7、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练习二】(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
8、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考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考生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