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973467
大小:113.8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1.2.1物质的量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1.2.1物质的量教案3新人教版必修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主要内容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建立;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量,阿佛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关系;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以及相关计算。本节的标题为: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相比较旧教材,强调“化学剂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承接上节课的“
2、实验有关知识”,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较完整的体系,这些物理量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定位时,不能单单就知识讲知识,而应该将这些物理量很好的融合在于实验有关的内容中,让学生体会和感受。但课本上关于物质的量,没有设计实验内容,气体摩尔体积有“电解水的实验”,物质的量浓度有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所以教师应该自主的开发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参与或者感悟。2、教材前后内容:承上启下,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埋下“伏笔”。上节课讲的是“实验室相关内容”,以后的课设计有关计算的、实验的基本都与本
3、节课的内容有关系或者说很大关系,所以本节课的地位不仅仅是承上启下,更是一个“基础”的地位,本节内容学生的掌握与否,直接决定了后面相关内容的计算、实验。3、考试内容:本节课内容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年年必考,年年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相关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及其他计算、溶液的性质及其计算(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变化)、物质的量浓的的配置及误差讨论。所以,在本节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学生深
4、刻理解本节内容——三个化学计量,十分重要,要让学生自主的构建起来。二、学生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对这些粒子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学生对宏观世界的物质质量、物质体积等内涵也有所了解;学生的这两项基本知识有利于建构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这节内容的学习。同时由于上节内容的讲解,学生对化学实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利于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实验探究。2、心理特点: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利于本节内容的学习。抽象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
5、更好的理解摩尔、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总结归纳能力使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和浓稀溶液之间的转换配置有比较直观的理解。高一学生的好奇心未减、解决问题的荣誉体验强烈,利于本节课的开展(本节课采取“问题抛给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新知识、消化新知识、体验新知识的应用)。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从实验学化学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混合物分离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离子检验SO42-CO32-气体摩尔体积Vm=V/n物质的量浓度CB=nB/VC1V1=C2V2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g/
6、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n=N/NAn=m/M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www.ks5u.com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四、本章框架(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4)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和运用物质的量的新概念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步体会这些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推而广之,
7、运用到生活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不断的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矛盾、体验矛盾、直面矛盾,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积极的态度。(2)体验问题解决后的快乐,推而及之,体会科学探索的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三、教学策略:引导探究式、自主建构概念。四、教学媒体:多媒体幻灯片五、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习任务:微小物体重量称量、长度测量思考并参与提问、引导并追问流程图引入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的量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8、学习任务1:了解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认识摩尔。主动思考,积极建构引导、讲解、追问。学习任务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主动思考,积极建构引导、讲解、追问。学习任务3: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主动思考,积极建构引导、讲解、追问。应用物质的量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学习任务1: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会进行相应的计算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引导、举例、设问、总结学习任务2:解决开始的问题,升华“化零为整、化整为零”的思想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引导、举例、设问、总结详细流程表:教学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