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33245
大小:7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7
《人教版新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单元教学内容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P90——P102二、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6、发展统计观
2、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三、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四、单元教学安排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3课时88执教时间:年月日教案总课时:课题平均数共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
3、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主备人黄作勤二次研课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板书课题:平均数。(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1。(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师: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后反馈:
4、从统计图中,可以知道: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了11个,小明收集了15个。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求平均数的问题。(2)解决问题: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师: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如何解决?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展示。汇报预测:方法一:移多补少,学生汇报,多媒体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师:像这样,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
5、这几个数的平均数。13是14、12、11,15的平均数。方法二: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得;(14+12+11+15)÷4=52÷4=13(个)。(4)小结: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也可以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求出平均数。数据较少时,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数据较多时,用先求总数再求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二次备课8(5)教师追问:平均每人收集13个,是不是每个人真的都收集了13个?你是怎么理解“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句话的?师生交流后明确:“平均每人收集13个”表示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可以比13
6、个多,也可以比13个少,也可以刚好是13个。(6)区分“平均分”和“平均数”。①把52个矿泉水瓶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②每人分到13个和平均每人收集13个,这两个“13”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师生交流后小结:平均分是实实在在的量,平均数是虚拟的量。2、教学例2。(1)创设问题情境。四(1)班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踢毽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表。师:这两张统计表给出了他们踢毽的成绩。观察两张表,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参加人数、每人的踢键个数等)(2)探索解决问题
7、。提出问题:你认为是男生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队的踢毽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地说明问题。学生动手列式计算:男生队:(19+15+16+20+15)÷5=85÷5=17女生队:(18+20+19+19)÷4=76÷4=19(三)巩固发散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求出平均数的。2、四(1)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第二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平均每组种了多少棵?
8、3、想一想: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四)评价反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平均数求平均数的方法:1.数据较少:移多补少法常用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教学反思:8执教时间:年月日教案总课时: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共课时电教课时教学目标1、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