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

捕食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

ID:47676343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19

捕食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捕食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捕食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捕食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捕食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捕食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水产养殖学捕食效应的研究近年来国内有关于捕食效应方面的研究大多为昆虫方面内容,科学利用天敌资源控制有害昆虫,以促进农业生产。而有关水生牛物间捕食效应的研究极少见,运用种间捕食原理对水产养殖动物混(套)养的研究报道较多,而将英运用丁水产动物种质选育方面的研究迄今尚未见报道。王伟定,王志铮,杨阳等的黑暗条件下缢軽{Sinonovaculaconstricta)对牟氏角毛藻{Chaeroeerosmoelleri)和青胡大扁藻(刃日tymonassubcordiformis)的滤食效应⑴,文章描述了捕食者与猎物之间捕食功能、寻找效应及干扰效应,并建立

2、有关模型,进行研究和讨论。捕食者对猎物的捕食效应1>功能反应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猎物为梯度变化,而捕食者固定数量,在一定时间内,观察捕食者捕食猎物的情况,记录最大捕食量,进而分析两者间关系。李莹等[,012001年研究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蛤的捕食功能反应,捕食功能反应实验设置在直径为9cm,高1.5cm的塑料培养血屮进行,月•均在室内,温度23〜26°C,湿度为70%〜80%,光照14:10(L:D)O每个培养皿内分别放1只经过饥饿处理的瓢虫成虫和密度不同的湿地松粉蛤各虫态,每一•处理设6个重复。1天后观察记录培养皿内剩下的活虫数。湿地松粉蛤各虫态的供试

3、密度梯度分别为卵:30粒/皿、60粒/皿、90粒/皿、120粒/皿、150粒/皿;低龄若虫:10只/皿、20只/皿、30只/皿、40只/血、50只/血;高龄若虫:3只/血、6只/血、9只/血、12只/皿、15只/皿;雌成虫:2只/皿、4只/皿、6只/皿、8只/皿、10只/皿。结果,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蛤卵、低龄若虫、高龄若虫和雌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ll型反应模型,分别用Holling(1959)提出的圆盘方程Na=T•a•N/l+a•Th•N和Royama(1971)、Rogers(1972)提出的随机捕食者方程Na=N[l-e-a(PT-T

4、hXa)]成功进行拟合。圆斑弯叶毛瓢虫成虫对湿地松粉蛤各虫态的最大捕食量以捕食低龄若虫最大。刘军和等(1112008年对异色瓢虫对甘蓝虫牙的捕食效应的研究,设置的功能反应试验在室内自然温度(25°C左右)条件下进行,在培养血(直径为25cm)里放入用脱脂棉球保湿新鲜十字花科蔬菜嫩叶,接入的甘蓝虫牙密度设置为50、100、150、200、250、300只/皿,每个处理设4个平行组,每个试验单元引入1只异色瓢虫成虫,1天后观察记录各培养皿中剩余的虫牙虫和自然死亡的虫牙虫数口。观察记录得界色瓢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对数据结果统计分析,建立的反应模型表明界色瓢虫成虫捕食L

5、K蓝酚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ll型模型,Na二1・1757/(1+0.00635$),随酚虫密度增加,异色瓢虫捕食tt蓝酚的数量相应增大。2、寻找效应把捕食者在捕食过程中攻击猎物的一种行为效应称为寻找效应。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猎物同定数量,而捕食者呈梯度变化,在一定时间内,观察捕食者捕食猎物的情况,记录最大捕食量,进而分析两者间关系。捕食者木身的寻找效应关系到其对猎物的作用人小,而猎物密度、捕食者本身密切影响到寻找效应的大小。高孝华等【⑶2005年进行了对龟纹瓢虫捕食棉铃虫卵的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的研究,将1,2,3,4,5,6只经过饥饿处理的龟纹瓢虫和

6、60粒棉铃虫卵组合设置为寻找效应的试验。实验在直径10cm的培养皿中进行,1天后记录剩余虫牙虫活体的数廿。6个处理,重复5次。结果得知龟纹瓢虫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其捕食棉铃虫卵的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模型为:E二0.2159XP-1.4427;龟纹瓢虫对棉铃虫卵日最大捕食数量为21粒。最佳寻找密度在1:50^1:70粒。随捕食者密度的增加捕食率相应下降;随捕食者与猎物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作用愈加显著。刘爱萍等[14]2008年研究多异长足瓢虫捕食枸杞虫牙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其中多异长足瓢虫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试验在全自动气候培养箱[温度25土1£,光周期L14:D

7、10,相对湿度60%土10%]内进行。试验容器单元为玻璃指形管(直径与高分别为2cm、12cm),内置1段枸杞嫩梢,具3〜4片叶。为保持容器的通透性,并能防止酚虫逃逸,采用纱布进行封口。分别将1、2、3、4、5、6只多异长足瓢虫成虫与供捕食的200头枸杞虫牙组合放入实验容器内,每个处理重复5次。1天后观察计量剩余枸杞妍数。拟合Watt(1959)模型,得到A=75.21P-0.5339分析天敌密度对捕食率的影响。得出导致多异长足瓢虫数量的增加,而其对枸杞虫牙虫的寻找效应降低。3、干扰效应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捕食者数量与猎物数量相应呈梯度变化,在一定时间内,观

8、察捕食者捕食猎物的情况,记录最大捕食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