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

ID:47483493

大小:654.59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1-12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_第1页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_第2页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_第3页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_第4页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学概论期末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名词解释1.一次污染物: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2.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3.酸雨:湿沉降:通常指pH低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雹、雾和露水等各种降水形式。干沉降:这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4.污染源: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5.水体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

2、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6.水体自净:受污染的水体经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或指水体中的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而使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7.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8.土壤净化: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等,而使土壤污染物质的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9.臭氧层: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10.臭氧层空洞:11.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太阳的辐射能组成的。环

3、境科学的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生存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生态学家的环境:把人类和整个生物界看作环境的中心事物,而把其他非生命物质看作生物界的环境12.水华: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13.赤潮: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14.土壤元素背景值:简称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化学元

4、素的自然含量。15.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生物学质量和品质质量,也不使环境系统受到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16.化学耗氧量(COD):在规定条件下,使水样中能被氧化的物质氧化,所需耗用氧化剂的量,以每升水耗氧的毫克数表示。(又称化学需氧量,其值—mg/L可粗略地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生化需氧量(BOD或BOD5):在好气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总有机碳量(TOC):水中溶解性和悬浮

5、性有机物中存在的全部碳量。是评价水体需氧有机物的一个综合指标。总需氧量(TOD):水体中的还原类物质被完全氧化时所需的氧量。溶解氧量(DO):指水体中所含溶解氧的量。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指存在于生物个体内、单个物种内以及物种之间的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态系统多样性:指生物及其所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各种)生态系统组

6、成部分。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具有连续不断地供应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营养元素以及协调土壤空气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的能力。3.土壤结构:一般把土壤颗粒(包括单独颗粒、复粒和团聚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程度,孔隙的分布和结合的状况称为土壤结构。4.土壤质地:各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也称为土壤质地。5.半衰期:施人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使其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残留量:土壤中的农药因降解等原因含量减少而残留在土壤中的数量,单位是mg/kg土壤。R=c-ktC-农药在土壤中的初始含量;t-在

7、土壤中的衰减时间;R-常数。6.大气分层: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化学成分、荷电等物理性质以及大气垂直运动状况等,可将大气圈分成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对流层: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低纬度17--18Km,中纬度10--12Km,高纬度8--9Km。特点:1.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对流。2.密度大,大气总质量的3/4以上集中在此层。1-2km一下:摩擦层,边界层,低层大气,大气的污染物通常在此。1-2km以上:自由大气层,主要天气过程在此形成。平流层:对流层顶到约5

8、0Km的大气层为平流层。30—35KM以下,温度随高度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同温层)。30—35Km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臭氧层)。特点:空气没有对流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空气稀薄干燥,水气、尘埃的含量小。大气透明度高,很难出现云、雨等天气现象。中间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