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263815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16
《2019春人音版音乐六下第1课《游子吟》word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春人音版音乐六下第1课《游子吟》word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2、过程与方法:能准确演唱上波音。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演唱歌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1、带着深爱母亲的情感完整地歌唱《游子吟》,并对学生进行亲情的教育。2、能准确演唱上波音。课前准备: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其实自古以来妈妈给予自己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
2、以为古代的妈妈,请大家看衣服图片(课件),清同学们告诉老师,在这幅图片上描绘了什么? 师:同学们都回答的非常棒,这幅图片啊,主要描绘的是一位母亲为自己的孩子缝衣服的场景,图片上的儿子就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孟郊,他为了表达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游子吟》。 二、吟读古诗,体验母子情。 课件出示《游子吟》。课件出示《游子吟》。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播放背景伴奏音乐) 2、同学们有感情地吟诵《游子吟》。 3、“谁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意思?”更深入地体会
3、古诗的含义。慈爱的母亲一针一线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难归,因此,细针密线把衣服缝的结实耐穿,但心里却盼着儿子早些平安回来。象小草似的的儿女,怎么也报答不了春天阳光般伟大的母爱。(其中,“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4 、再次深情地朗诵《游子吟》。 师:大家对这首古诗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将它吟诵。 三、导学训练,唱出母子情 1 、范唱歌曲 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的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们,还有许许
4、多多的儿女们也同样被打动。有一位作曲家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表达这种情感,为这首诗配上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为一首动听的歌曲。请听„„.(课件出示歌谱,范唱)。 2 、再听歌曲,用哼鸣跟唱。 3、用wu轻声哼唱歌曲。 4 、上波音教学 ①、师:在这首歌的学习中,出现了哪些我们之前很少见到的音符呢?(引出上波音) ②、师:上波音像什么?它应该怎么唱?(教师示范) 师:像是妈妈牵着自己的孩子,紧紧挨在一起时的样子。 ③、师:让我们把所有的上波音都找出来吧。(学生用圆圈圈出所有前倚音) 我们把它们唱一唱,唱时要注
5、意,两个音应该紧紧相连。 ④、师:谁来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上波音呢?(因为要体现母子情)5、学唱歌词 a、范唱,在心里默唱歌词。 b演唱歌曲。6、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表达母子深情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唱呢?(深情地) 那就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这首歌。 四、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1、师示范,全体同学一起跟着老师有加上优美的动作,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根据对妈妈的感情,还有什么更加好舞蹈动作能够融入歌曲之中,让学生自由发挥。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
6、,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游子吟》这首歌,并且还为它编上了舞蹈。老师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为自己的母亲献上这个节目,表达一下你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教学反思:附送:2019春人音版音乐六下第1课《花非花》word教案教学内容:1、发声训练 2、学习歌曲及对作品的处理教学目的:1情感目标:学习并演唱《花非花》,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此歌,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3、能力目标: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教学的重点
7、与难点:1、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2、歌曲字头的“软”表达。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 具:钢琴、教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内容二、发声训练1、哼鸣练习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
8、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2、U母音及带a母音练习目的与要求: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三、歌曲学习与演唱————《花非花》1、作品简析: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元,晚年局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出生于小官僚家庭。少时因避战乱“衣食不充,冻馁并至”直接体验了民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