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学校对策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学校对策探析

ID:46852111

大小:7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8

上传者:U-7604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学校对策探析_第1页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学校对策探析_第2页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学校对策探析_第3页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学校对策探析_第4页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学校对策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学校对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学校对策探析【摘要】高职生作为一特殊群体,随着环境的改变,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认真分析高职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影响因子,从学校层面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从优化的课程设置、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的校园文化到学生的自我保健,由外到内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使之成为阳光之人【关键词】高职生心理问题学校对策[Abstract]Highervocationalstudentsasaspecialgroup,astheenvironmentchanges,thereisacertainmentalproblems・Analyzethementalproblemsandimpactfactorcarefully,fromtheschoollevel,proposetargetedstrategies,optimizingthecurriculum,harmoniousteacher-studentrelationship,arichcampusculturetothestudentsofself-care,fromtheoutsidetotheinsidesolutionmentalproblemsofstudents,makinghimthesunperson.[Keywords]higherVocationalstudents;mentalproblems;schoolstrategiesXX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XX年拿个毕业证走人 (二)上学时学习上的挫折感与人际交往障碍由于高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在中学时代就是中下成绩,对学习缺乏兴趣与动力。高职学生迟到、早退、上课睡觉、讲话现象突出,打架、夜不归宿等违纪现象明显高于普通本科院校。另一方面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根本就不了解,到底要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了之后能解决什么问题都茫然无知,使学习上的挫折感越来越强烈,逐渐厌恶学习,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渐渐失去了心理的家园马斯洛说人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青春期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有着更强烈的人际交往的需要,他们有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属的需要。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本来在中学时代成绩就处于中下层,自信心不足,依耐性强,好面子,但也总是受挫,处处碰壁。常常自我设限,在同学和老师面前畏畏缩缩。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就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和自我封闭状态中,思想情感得不到及时沟通与表达,负性事件得不到解决,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三)毕业时对未来职业的迷茫与自卑情绪据统计,1998年,我国的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为416万,到了XX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3000万,XX年大学毕业生数才170万,而XX年就快速增加到630万。作为末等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很多企业和公司非本科生不招,高职生免谈。再加上我国的高职学校还是采取传统的”'接受HR式”教学,在黑板上种稻谷”,在课堂上修汽车”,学校的硬 软件没跟上学生的需要,导致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既不扎实,而且动手实践能力也较弱,有的可能还不如中职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的学生能发愤图强,苦练内功,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变压力为动力;而有的学生却看不到希望,心理承受能力差,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茫然,面对毕业的来临,许多同学甚至感到恐慌,陷入自卑、苦闷、焦虑、不安之中,表现出种种消极的心理反应(四)影响高职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因子有很多,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社会、学校、家庭方面的也有个人方面的因素。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都是“学而优则仕”,中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学校的教学模式、管理方面等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其在社会中所体现的教育的重要作用还没充分表现出来,所以社会和个人对高职生的认同度低,从高考录取分数线就能充分说明问题。家长和学生基本是“迫不得已”才选择高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现在的社会由于离婚率的增加,单亲家庭与家庭纠纷的增加,生长在这些家庭环境的孩子难免会有敌对、苦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从高职生自身来看,高职生的自我克制力,自我管理能力基本上低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辨别社会的不良因素,如网络的影响,于自身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上的偏颇,再加上学习上的失落,厌学情绪的产生,人际交往的困惑,高职生有时就会迷失自己,找不到方向。这些都是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的因子二、缓解高职生心理问题的学校对策从上面可以看出影响高职生心理问题的因子有很多,要真正消除高职生的心理问题,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祥和的成长环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各方面的努力,使四者形成合力,共同朝一个方向前进。高校是学生学习和生 活集中的场所,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阵地,所以高校要责无旁贷的担任起这一重任,高校从课程的设置、和谐的师生关系、丰富的校园文化等等着手,并对学生实施人际关怀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诱因,提高认知水平,增强自我调试能力,使每一个高职生都能抬头挺胸的走路,都做阳光的大学生(-)学校课程的优化设置是解决高职生心理问题的起点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所以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必备的通识课程外,学校应该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 内容体系,并增加其吸引力。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则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加专业课的吸引力,高职生在操作方面应是强于一般高校的学生,学校抓住学生的特点,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不仅学习必备的知识和培养技能,还处处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增强信心,树立人生的目标,找准自己的方向,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另外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校本课程,创办特色学校,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精品课程,培养有着地方特色的技能型实用人才。从大一新生起就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就是开设讲座和咨询,应有专业的心理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并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这样才能起到心理健康危机的预防。针对学生就业迷茫的问题,高校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目前各高校已陆续为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学生们能够从课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缺点,能判断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气质和性格,有何种潜能,这样能扬长避短,找准位置,不再迷茫。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各种课程之中设置,点面结合,走近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解决高职生心理问题的关键 人际之间是个交往的过程,教育也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的和谐能减少师生的心理问题,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中,身心健康是关键的。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以爱为基础、师生关系是''我--你”的关系,师生之间应当是真诚、信任、同感理解的关系。那么教师尤其是辅导员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第一,展现真实,真诚对待学生。真实就是教师不要为了教学生就一味地伪装自己,就一味地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要丢掉假面具,也做一个真实的自我。教师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学生的行为、功课以及其他,如果合适的话也可以表达给学生,但在这么做的时候,要让学生感觉到,带功利去对待学生,让学生处于安全的环境中,不去刻意的掩埋内心的不安和焦虑,能和教师正常和谐的交流教师不喜欢的是行为或功课,而不是学生这个人。真诚的不第二,给予学生无条件的爱和关注。这种态度就是教师对学生是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不要理由的真爱和关怀,但这种真爱和关怀不带占有的色彩,它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这种爱是无私的,不管学生出身贫寒还是背景复杂,教师要摒弃各种杂念,尽量除去个人好恶、等级观念、人情世故,用平等的眼神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待所谓的成绩上的“差生”、行为上的"叛逆生”,更要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宽容他们的屡教不改,用教师的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健康成 第三,尽量的和学生实现共情。共情也叫同理心,靠认知能力来实现心理换位,要求教师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和他自己,不带评判的色彩。高职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教育程度不同,个人主观努力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只有实现共情,教师才能真正全面了解学生,为有效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共情还能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纳,使学生有集体的归属感,从而感到满足、愉快,增进双方情绪上的接近,产生遇到知己的温暖感、亲近感、信任感,从而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当然,实施共情不等于完全顺从学生,教师要在正确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施行教育,引导学生步入正途(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是解决高职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从社会层面上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校园文化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时空,以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的的一种群体性文化。校园文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品格,促进心理健康。高职生有更多的空余时间,如果不有效利用,则会被其他社会不良影响所侵扰,可能会成为“网瘾”青年,使学生颓废甚至走向犯罪。而校园文化生活则给高职生提供展现自己或与同学交流的平台,所以校园文化生活不仅要种类齐全还要保证质量。不要顾及了群体而忽视了个体,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校 园文化活动中有自己的身影,能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学校以系、班级等为单位开展课外活动,以每周或者重大节日开展各种比赛,如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技能大赛、舞林大赛、卡拉0K比赛、歌咏比赛等,学校有计划的组织艺术节等文体活动,不仅是文化的传播也是心灵的交流。同学们积极的参加,学生就会把心思用在正道上,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为未来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增加就业适应能力,同时増加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减少和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四)引导学生的自我保健是解决高职生心理问题的归宿解铃还需系铃人,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自我保健就是学生能进行自我管理,有坚韧刚强的性格,遇到困难险阻能自我调试与自我解决。学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保健,是解决高职生心理问题最关键的一步高职生在年龄上处于青少年与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在心理上也处于青年社会化心理变化最关键的时期,他们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能进行自我调试,不过还不能有计划有系 统的进行自我安慰。学校可通过系统的教育来实现学生的自我保健,通过人性化的制度管理,改变中学时代"保姆式”的管理,引领学生按规章办事,同时用心灵沟通、个别谈话来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有效的管理,从而达到自我做主但需自我承担责任的管理。学校还可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面对现实,面对挫折教育及名人奋斗历程和史实等相关教育,提高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挑战,同时又能理性地面对失败。当学生遇到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感情压力、就业压力等实际问题时,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要善于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减压,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参考文献[1]朱水龙•高职生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6(3):112-113[2]卫根泉,孟欣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5(4):73-77[3]王惠.高职生的心理问题与管理策略探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31-33[4]夏美玲.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因素及对策[J],职教通讯,2006(11):68-6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